請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間

有這麽一對年輕夫婦,總是埋怨自己孩子笨,並懷疑孩子發育不正常。為此,他們帶著孩子去請教一位專家。誰知這位專家和孩子交談後,給其家長開了這樣一個家教偏方:“一張笑臉,兩句鼓勵,三份野餐,須在草地、河邊、陽光照耀下全家一起食用。‘藥’不分劑數,周六、周日常用。”

原來,這位專家和那個小男孩交談了一個多小時,發現孩子頭腦清晰、反應靈敏、用詞準確,壓根兒看不出有什麽不正常。孩子向專家吐露:“我每天的生活很枯燥、乏味,早上吃完飯就上學,放學回家吃完飯寫作業,然後睡覺。星期六還得去補習學校上課,有空還要練吹小號。好不容易爸媽說帶我出去玩一天,爸爸又說有事。我現在就想玩。”他還悄悄告訴專家:“你別跟爸媽說,我特想看動畫片,爸媽一回家就打開電視看股市行情,不讓我看。”根據孩子的訴說,專家得出結論:孩子一切都很正常,“不正常”的可能反倒是孩子的家長。於是,專家為他的家長開出了上述家教偏方。

現在的孩子背負著太多的重擔,他們的日常生活被大人安排得滿滿當當,有時早晨天還不亮就背起沉重的書包上學,很晚了才疲憊不堪地回到家,而孩子的周末時間更是被各種學習班所填滿……孩子的反抗招來的也往往是家長的不滿和訓斥。

孩子有的都不能嬉戲、不能遊玩、不能看電視、不能上網……父母坦承,無法忍受孩子“虛度光陰”的做法。孩子的時間真得是在白白浪費掉嗎?其實不然。英國心理專家指出,對孩子來說,“虛度光陰”也是一種休息和能量儲備,反而是大人對孩子過多的安排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性和創造力。專家呼籲,應允許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虛度光陰”。

教育專家陶行知指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有一個寬鬆的、開放的、積極的環境,父母需要在熱切的期望和等待中引導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發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殺孩子的創造欲望,要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自由地發展。

給孩子自由空間,可以讓孩子早早學會自立;給孩子自由空間,孩子就會明白自己應該怎樣生活,應該如何為人處世,有了問題該怎樣尋求解決;給孩子自由空間,實際上是給孩子獨立思考的時間——現在的孩子“被動”的時候太多,甚至在忙碌中已喪失了獨立思考的習慣,這是件多麽可怕的事情;給孩子自由空間,就是交給孩子培養想象力、激發創造力的時間——很多孩子的時間被大量的課業所占據,根本沒有空間選擇他自己想關注的事物,不能充分地解放自己,這就影響了孩子的想象力;給孩子自由空間,可以培養孩子的質疑精神——孩子忙於學習,沒有時間質疑,從而造成了孩子可貴的批判意識的缺失。

有位老師在日記裏寫了這樣的一件事情:

在故事《三隻蝴蝶》的教學中,我設計了故事表演這一環節。這時,我發現中班小朋友對扮演角色非常感興趣,特別是愛表演的峻峻小朋友顯得特別興奮,活動結束了還有些意猶未盡的感覺。於是我在區域活動的表演區放了一些道具和頭飾,峻峻小朋友首當其衝,把最喜歡的紅蝴蝶頭飾戴在頭上。

第二天,我又在表演區準備了許多畫有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紅花、黃花、白花的硬紙板以及竹片、回形針、兩麵膠、糨糊等。活動開始了,峻峻小朋友第一個走過去,接著,又有幾個小朋友圍了過去,拿起桌上的東西議論起來:“這是什麽?沒有帶子,不是頭飾呀。”“這竹片要它幹什麽?”峻峻小朋友歪著頭想了想說:“我們可以把硬紙板粘在竹片上,可以拿在手裏玩呀。”其他小朋友也紛紛讚成。於是他們動手操作起來,有的用糨糊粘,有的用兩麵膠貼,有的用回形針別,最後他們發現用回形針最方便。一會兒,紅蝴蝶、黃蝴蝶、白蝴蝶、紅花、黃花、白花紛紛“飛”到了竹片上。小朋友把它們舉在手裏蹦來蹦去。這時峻峻小朋友又發現了桌子上的大臉盆,端詳了一會兒就興奮地叫起來:“對了,我們可以把三朵花種在裏麵,把三隻蝴蝶拿在手裏,這樣我可以一個人來表演了。”她馬上把紅花、黃花、白花插在了沙子裏,有聲有色地講起了故事。蝴蝶在她的手裏翩翩起舞,一會兒飛到這裏,一會兒飛到那裏,從她充滿笑意的臉上,可以看出她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由此我體會到,兒童的發展是孩子在適宜的環境中,以主動、積極、內涵豐富的活動為基礎的。教師一定要了解孩子內在發展的需要,及時創設適宜的環境條件,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欲,為孩子展現自我提供寬鬆自由的空間,給孩子自我發展的機會。

是的,正如這位老師所說的,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愛,孩子就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當然,父母在給予孩子自由的時候,應意識到自由是在一定界限範圍內的自由,而不是無法無天、胡作非為的自由,是尊重與愛的自由,是出於對孩子的深入理解所給予的自由,也隻有這種自由,才能滋養孩子的身體和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