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吃的吃出一身病
吃是人的一種本能,嬰兒一出生就知道張開嘴巴尋找奶水。但“吃什麽”、“怎麽吃”卻是一門學問。
許多人吃飯講究的是味道和廚藝,甚至是麵子,往往不管營養不營養,檢疫不檢疫,健康不健康。在關於吃的俗語中,有人一向以吃過“天鵝地虎、鴿子黃鼠”為傲、為榮、為尊,哪管是陋習還是惡習。
1.人有不吃的嗎
有腿的隻有板凳不吃,有翼的隻有飛機不吃。小到蟲蛹大到鯨魚,人們還有什麽不吃的?有。把自來水管接到牛的血管上充水上百斤的牛販子不吃自產的牛肉;養豬的不吃自己用瘦肉精飼養出欄的豬肉;賣饅頭的不吃自己用硫磺熏白的饅頭;賣酒的不喝自己用工業酒精勾兌的白酒;賣大米的不吃摻了礦物油的大米;賣蜂蜜的不吃自己用硫酸調配的蜂蜜;種韭菜的不吃自己親手施了可致癌的催長素的韭菜;賣野味的不吃他們用毒藥藥死的野禽;賣藥的得病不吃自產自銷“包治百病”的假藥……
2.吃出來的病
據科學家考證,艾滋病、出血熱與猴子有關;貓抓病則來自於貓科動物;萊姆病來自於30餘種野生動物和多種家禽;十餘年來的瘋牛病讓歐美等舉國不寧……對於食盡天下野味的人,動物們似乎要以某種病菌報複人類,這抑或是人的咎由自取?的確,由於森林銳減,食物鏈被嚴重破壞,野生動物的食物結構也被迫改變。動物變得什麽都吃,也可能把自己弄得渾身是毒、體內毒性更大,繼而把這些病菌傳染給家畜和人類。
習慣性的錯誤常常會演變為習慣性的“文明”。但曆史上無數的經驗教訓都昭示:人的一些“習慣”實際是犯了嚴重的“錯誤”。比如有些人熱衷於食用各種野生動物,美其名曰“山珍海味”,殊不知這不僅破壞了生態平衡,還極易從動物身上感染上人畜共患疾病。
3.怎麽吃
什麽時候吃?生吃還是熟吃?煎炒還是蒸煮?多吃還是少吃?……這些不是人的本能,而是需要後天學習的。會吃的人吃出一身勁,不會吃的人吃出一身病。
人參是好東西,但多吃就會有副作用,兒童吃多了易引起性早熟,在感冒時吃如毒藥。酒在許多人眼裏是“毒藥”,它的確也“毒”了不少人,但適當地喝一點其實非常有利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