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組織材料,說出精彩言論

就算有話題可說,可是也有很多人語言組織能力較差,不知道從哪裏開始,不知道怎樣把心中的材料合理地組織起來,有條理地表達給對方。這就需要一種迅速組織材料的能力。那麽如何在發言之前迅速組織材料呢?我們需要一個框架,有了框架,再填材料就顯得容易許多:為了能夠迅速地組織框架,我們需要知道“五個W”。

Why?為什麽?

我們與人談話首先要注意到,為什麽會有這次交談?談了有沒有效果?會不會發生反效果?如果會有反效果,那就別講了。

When?何時?

話題要符合時間。該什麽時候談的話,隻能那個時候說。情人節在另一半耳邊說些甜言蜜語是好的,但如果在重陽節再說,那就顯得肉麻。

Where?何地——什麽場合?

在什麽場合說什麽話,也就等於說見人要說人話,見鬼要說鬼話。像婚禮、滿月酒、喬遷,當然就要說些吉祥的話,喪葬場合等就要說些安慰家屬的話。

Who?誰在講話——此刻是用什麽身份在談話?

比如,要多考慮今天我在台上講話為什麽會讓大家信服。因為我年紀到了,知識經驗也都豐富了。如果今天是個小學生在台上講表達的技巧,大家會信服嗎?就算講得再好,也會在心中被大打折扣了,為什麽?因為威望不足。所以發言者要認清自己是什麽角色,是什麽身份在對誰講話,是對上司、對同事,還是對部屬講話,對同性還是對異性講話。

Who?誰聽?

在談話之前要了解周遭的環境。今天是什麽樣的場合,與我談話的是什麽人,了解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這樣的整體思路,再確定材料的運用。

因果關係

先說事情的起因,再說由此帶來的結果;或者先說結果,再說其中的原因。比如,下麵的開場白就很好:

那天,我聽到××回來的消息,興奮得不得了,趕緊放下電話就急匆匆地從單位出來,心想一定要回家換件漂亮的衣服再去。可是路上塞了半天的車,天氣又熱,我身上直冒汗。好不容易到家了,爬到了5層,一掏兜,居然發現鑰匙忘在單位裏了。想打電話解釋一下,發現連手機也落在出租車上了!哎呀,真是倒黴死了!結果,那天的聚會,我灰頭土臉,精神不振。

按事件發生的前後順序

比如:我1995年考入了東北大學電子工程學院,1998年畢業後考上了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研究生,3年後成為一名電子信息工程師,從事科研工作。今年已經是我參加工作的第5個年頭了,我一直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從事這樣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