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換位思考

每個人都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和熟悉的話題,換位思考是一把萬能鑰匙。當碰到陌生人的時候不妨從對方的誌趣和愛好開始,這樣不僅會引起對方的興趣,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每個人都有弱點和軟肋,我們在和別人交流溝通的時候,總覺得找不到話題,就是因為不善於抓住別人的弱點、軟肋,如果能夠做到換位思考,那麽不管你麵對的是什麽人,都能夠讓你們的交談“津津有味”。

一位顧客來到某酒店喝酒,店主以半杯酒當滿杯賣給他。他喝完第二杯後,轉身問店主:“你們這兒一星期能賣多少桶酒?”

“35桶。”店主洋洋得意地回答。

“那麽,”顧客說,“我倒想出了一個能使你每星期賣掉70桶的辦法。”

店主很驚訝,忙問:“什麽辦法?”

“很簡單,你隻要將每個杯子裏的酒裝滿就行了。”

聰明的顧客在此利用店主唯利是圖的心理,“投其所好”,巧設圈套,待其落入,再奮力一擊,揭露了店主的半杯酒充一杯酒的惡劣行徑。此種說法比起一般的斥責要有力得多,也深刻得多。

律師倫斯為有殺妻嫌疑的亨利辯護,這時律師麥納斯提出了對亨利十分不利的證據:亨利曾向麥納斯提出過,要麥納斯幫助他與妻子離婚,並由此推論亨利在無法達到離婚目的時,會采取極端措施。

倫斯知道要直接反駁“要求離婚就有殺人動機”是困難的。於是他采取了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與對方周旋,試圖找到最佳戰機。

倫斯向麥納斯承認,自己對離婚是外行,一邊恭敬地問對方是不是很忙。

麥納斯躊躇滿誌地回答:“要我處理的案子要多少有多少。”後來又補充說:“每年至少有200件。”

倫斯讚歎說:“呀!一年200件,您真是離婚案的專家,光是寫文件就夠您忙的了。”

麥納斯的聲音猶豫起來,感到說得太多人們難以相信,就隻好承認說:“可是……其中有些人……嗯……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改變了主意。”

破綻出現了,倫斯抓住這一點,進一步誘導道:“啊!您是說有重新和好的可能,那大概有10%的人不想為離婚付諸行動?”

麥納斯說:“百分比還要高一些。”“高多少,11%?20%?”“接近40%。”

倫斯用驚奇的眼光盯著他說:“麥納斯先生,您是說去找您的人中有近一半最後決定不離婚?”

“是的。”麥納斯突然感到有點不妥,但退路已經沒有了。“嗯,我想這不會是因為他們對您的能力缺乏信任吧?”

“當然不是!”麥納斯急忙自我辯解,“他們常常一時衝動,就跑來找我。可是一旦真的要離婚,便改變了主意……”他突然止住,意識到自己上當了。

“謝謝,”倫斯說,“你真幫了我的大忙。”

在這場法庭論辯中,倫斯見正麵反駁難度較大,就從側麵迂回。他先坦率地承認自己對離婚案是外行,恭維對方很忙,當對方得意忘形,吹噓自己處理離婚案件的數目時,又進一步恭維對方是離婚案專家。當對方感到吹過了頭,說有些人因這樣那樣的原因改變了主意時,戰機出現了。倫斯抓住這一點,步步誘導,最後使對方說出了自己否定自己的話。

一位知識測驗的主持人向一位應考者提問:“先生,您是足球方麵的行家,理所當然知道所有足球方麵的事,是嗎?”

“那當然。”應考者悠然地答道。

“那麽,請問球門上的球網有多少個孔?”

應考者一愣,但隨即鎮定下來,說:“能提出這樣問題的一定是知識十分淵博的大學問家。”“那當然。”主持人麵露喜色地答道。

“那麽,你一定知道保塞尼亞斯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研究的是什麽學問?”應考者問道。

“保塞尼亞斯是古希臘一位能言善辯的哲學家。”主持人自信地答道。

“完全正確。”應考者又問道,“你知道有關保塞尼亞斯的一件軼事嗎?有一次,雅典的首席執政官聽說保塞尼亞斯很有口才,想當眾考他一下,就請他出席貴族會議。首席執政官讓每一個貴族議員提一個難題,請他用一句話來回答所有的難題。貴族議員一個接一個向他提了幾十個難題,而保塞尼亞斯隻用了十分簡單的一句話就回答了所有的難題。你知道他說的是一句什麽話嗎?”

“麵對這樣多的難題,他隻能說‘我不知道’。”主持人得意地回答。

“完全正確,您真不愧為保塞尼亞斯的後代。”應考者又問道,“今天我想再提一個問題,你還能再用一句話回答嗎?”

“請問吧!”主持人頗為自負地答應了。

“那麽,現在我問你,足球球門上的網有多少個孔?”

“啊,嗯……”主持人無言以對。

在這裏,應考者麵對主持人的刁難發問,先巧妙地回避,再“投其所好”恭維主持人“知識淵博”,主持人在自我陶醉中不知不覺充當了被考者的角色,應考者又一再恭維他“回答正確”“完全正確”,使主持人更加自鳴得意,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角色身份,最後落入了對方的陷阱。

1979年,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首次來華講學,在科學界引起轟動。但是他聲明不見記者,原因是當時某些媒體對科學的報道“不科學”,總是用一些不合實際、故意拔高的形容詞,李政道對此十分敏感。

記者顧邁南別出心裁,他天天跑到科學會堂去聽李政道的課,從側麵了解了他的經曆、成就、治學精神,以及他拒絕同記者交談的原因。

有一天,顧邁南在休息室裏見到了李政道,幾句寒暄之後,他誠懇地對李政道說:“李教授,我知道您對國內一些報刊頗有微詞,對他們用些故意拔高的詞很不滿,您的批評是中肯的,我們十分感謝,如果我寫了有關您的報道,一定請您過目之後再發表。”

“這樣才好,這樣才好……”李政道點頭說道,他被記者誠懇的態度打動了,同他交談了起來,談了許多有價值的信息。顧邁南就此寫出了長篇通訊稿《李政道在中國講台上》,在國內外都產生了好的影響。

顧記者首先了解了李政道反感媒體采訪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投其所好,消除了對方的顧慮,於是距離拉近了,才有了暢所欲言的交談和這份效果非凡的稿子。要是他也像其他記者一樣,一見麵就大肆恭維李政道先生的成果,正好就犯了人家的忌諱,那麽下麵的工作也就無法進行了。

無論你麵對的是什麽人,隻要你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並由此展開話題,那麽你們的交往就會輕鬆而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