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察言觀色,聽懂弦外之音

人與人之間交往都會設有很多防線,是不準許別人輕易穿越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學會察言觀色,聽懂弦外之音。

“弦外之音”,也就是人們俗話說的“話裏有話”。人們借“弦外之音”進行幽默調侃、諷刺發泄、批評鼓勵、摸底打探……而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職場生活也不可避免。“弦外之音”儼然已成為職場人際溝通的必備技能之一。

作為一種人際溝通方式,“接收”弦外之音的重要性絲毫不遜於話外音的“製造”,尤其是在職場上。理由很簡單:若你意會不出或意會錯別人帶有隱含意思的語言,輕則會把別人的鼓勵當批評,把別人的嘲諷當作“補藥”;重則會把錯的事認為是對的,對的事反認為是錯誤的,從而直接影響你對事物或人的判斷。這種情形特別容易出現在一些職場菜鳥們的身上。

不要以為對著你微笑的人一定不會為難你,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正是這個道理。尤其是在職場上,由於各種原因人們不會直接把自己的意思表述出來,隱藏起來的另外半句才是對方要表達的真實意思,聽懂這些“潛台詞”,你才能如魚得水。

Steven是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的MBA,工作能力超強,所以他非常自信。他平時工作也仔細、負責,做任何事情力求麵麵俱到,按他本人的話來說,他的目標就是將事情都做到完美。

Steven的上司是一位公認的非常民主的老板,他為人相當寬厚,而且非常願意給下屬表達和表現的機會。有一次,上司把Steven叫到辦公室,讓Steven完成一份業務分析報告,要求五天完成,最後還關心地問Steven是否需要額外的資源支持。

Steven非常自信地接受了任務,並拒絕了老板的好意。回到辦公室後,他將剛接到的工作像其他日常工作一樣,安排進了自己的日程表,並嚴格按照自己的日程表進行工作。第二天,Steven在茶水間裏遇到了上司。上司問他那件工作進行得怎麽樣了,Steven以為老板隻是因為他有了額外的工作而擔心他的壓力,於是隨口回了句“放心吧”就離開了。

第三天,兩人又在走廊裏遇上了。上司又關心地問了一句:“需不需要幫助和支持?”Steven心想反正還有時間,也相信自己隻要花兩個工作日就能完成這份報告,沒有他人支持的必要,於是,Steven還是那句“放心吧”,就把上司打發了。

兩天後,Steven按照自己的想法按時完成了報告,並呈給了上司。然而上司看完報告臉色非常難看,因為上司認為Steven做的和他想的還有很大的差異,有很多需要補充的地方,甚至某些觀點的高度也不夠。

由此,不難看出Steven本身在工作方式上存在的一些問題。

首先,Steven作為下屬,即使再優秀、再出色,也應該主動去了解老板的工作風格、個性以及老板的真實需求。老板是主動積極幹預型的,還是比較民主尊重員工型的,等等,這些性格特征都將決定老板的工作風格以及溝通方式。Steven的老板是那種比較民主、溫和而含蓄的老板,那麽,Steven就更應該認真地和老板進行溝通,以便了解他真正的需求。

其次,老板第一次安排任務的時候,詢問過Steven資源是否足夠。很顯然,老板的潛台詞是對這個工作表示了高度的重視,而不是不相信Steven的工作能力。但此時的Steven並沒有耐心地傾聽,了解老板的潛台詞。

之後兩次見麵的時候,老板都詢問了Steven工作的情況,說明老板真的十分關心這項工作。那麽在這個時候,Steven就應該重視,並積極地將這項工作的進度向老板匯報,而不是按部就班地進行。可以說,Steven在這件事情的整個過程中,忽視了上司發出的很多信號。

一般說來,一個人的感情或意見,都在說話方式裏表現得清清楚楚,隻要仔細揣摩,即使是弦外之音也能逐漸顯露出來。

小李和老板私交甚好,有一次老板特意安排小李和他一起去美國出差。但當時想與老板同去的人很多,一時間這件事被大家談論得很熱烈。考慮到影響的問題,老板當著大夥兒的麵先問了小李一句:“小李,你的英語很不錯吧?”

小李老老實實地回了句:“我的英語很差啊。”話剛從嘴裏溜出,身邊的同事便舉手自薦,忙說自己英語還不錯。果不其然,那位自薦的同事順利去了美國公幹。

對於老板的提問,小李沒有注意到他的“別有用心”,所以錯失機會。

一個舉動一個表情都可以成為“弦外之音”的一部分。細心的領導者、職場前輩會利用“話外音”達到指導卻又不“傷害”對方的完美的效果。“聽”職場“弦外之音”,是對自己職場情商高低的一次小測試,是今後自己遊刃在職場人際交往的基石。表麵上的能否聽懂、看懂、讀懂絕非關鍵,重要的是自己在每一次的經曆、嚐試判斷之後,能細膩地進行分析與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