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不可太聰明

《孟子·盡心章句下》中說:隻有點小聰明而不知道君子之道,那就足以傷害自身。盆成括做了官,孟子斷言他的死期到了。盆成括果然被殺了。孟子的學生問孟子如何知道盆成括必死無疑,孟子說:盆成括這個人有點小聰明,但卻不懂得君子的大道。這樣,小聰明也就足以傷害他自身了。小聰明不能稱為智,充其量隻是知道一些小道末技。小道末技可以讓人逞一時之能,但最終會禍及自身。《紅樓夢》中的王熙鳳,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這個意思。隻有大智才能使人伸展自如,隻有大智才是人生的依憑。

“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楊修恃才放曠,最終招致殺身之禍。他的才華,大智者看來,其實隻是小聰明。大智者雖心裏明白而不隨便表露出來,絕不是表現比別人聰明。如果楊修知道他的聰明會給他帶來災禍,他還會耍小聰明嗎?所以他的愚蠢處就在於他不知道自己的聰明一定會招來災禍。這樣的人是聰明嗎?顯然不是。多年中,他被提拔得很慢,顯然是曹操不喜歡他的緣故,對此他沒有意識到。曹操對他厭惡,疑心越來越深,他也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說,該聰明的時候他反倒真糊塗起來了。如果他能迎合曹操不表現他的聰明,或適時適地適量地表現才能,那麽他很可能會成功的。人們也許會說,楊修之死,關鍵在於曹操的聰明和他的多疑。但是換了誰,哪一個上級能願意讓部下知道他的全部心思、他的用意呢?顯然楊修最終非失敗不可。這可算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典型。羅貫中說他“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也隻是說對了一半。他的才華太外露了,從謀略來看,尚不是真才,不是大才,那麽除了災禍降臨,他還會有什麽結果?曹操何等聰明之人,在他跟前,笨蛋當然不會受重用,才能太露又有“才高蓋主”之嫌,非但不會受重用,還能引來災禍。所以真正聰明的人會掌握“度”,過猶不及,就是說,太聰明反倒不如不聰明,實在是至理名言啊!

明代大政治家呂坤以他豐富的閱曆和對曆史人生的深刻洞察,寫出了《吟呻語》這一千古處世奇書。書中說了一段十分精辟的話:“精明也要十分,隻須藏在渾厚裏作用。古今得禍,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人之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也。”

這就是說,聰明是一筆財富,關鍵在於使用。財富可以使人過得很好,也可以使人毀掉。凡事總有兩麵,好的和壞的,有利的和不利的。真正聰明的人會使用自己的聰明,那主要是深藏不露,或者不到刀刃上、不到火候時不要輕易使用,一定要貌似渾厚,讓人家不眼紅你。一味耍小聰明,其實是笨蛋。因為那往往是招災惹禍的根源。無論是從政,是經商,是做學問,還是治家務農,都不能耍小聰明。

西方有這樣一種說法,法蘭西人的聰明藏在內,西班牙人的聰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聰明,後者則是假聰明。培根認為,不論這兩國人是否真的如此,但這兩種情況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許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聰明的外貌,卻並沒有聰明的實質——小聰明,大糊塗,冷眼看看這種人怎樣機關算盡,辦出一件件蠢事,簡直是令人好笑。例如有的人似乎是那樣善於保密,而保密的原因,其實隻是因為他們的貨色不在陰暗處就拿不出手……這種假聰明的人為了騙取有才幹的虛名,簡直比破落子弟設法維持一個闊麵子詭計還多。但是這種人,在任何事業上也是言過其實,不可大用的。因為沒有比這種假聰明更誤大事的了。”

道理就是這麽簡單。一個不知道“急流勇退”的人實在是一個傻瓜,一個機關算盡的人最終會被算到自己身上。俗語雲:“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正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絕好寫照。

精明也要十分,隻須藏在渾厚裏作用。古之得禍。精明者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人之唯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