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不說絕對是成熟的標準

某公司新研發了一個項目,老板將此事交給了下屬小張,問他:“有沒有問題?”他拍著胸脯回答說:“沒問題,放心吧!”

過了三天,小張還是沒有任何動靜。老板問他進度如何,他才老實說:“沒有想象中那麽簡單!”雖然老板同意他繼續努力,但對他拍胸脯的信誓旦旦已經開始反感。

我們經常會聽到某些人說話時是斬釘截鐵的:“我一定行”“我一定能辦到”“你還不相信我呀?”……類似的話可以說是信手拈來。當然,這樣的話語裏蘊涵了一個人的自信,這是無可厚非的,當今社會所提倡的就是做人要有自信。但是有時候我們說話必須要把握分寸,這就需要根據具體的事實來說話,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我們還是不要把話說得太絕對。

生活中很多尷尬是由自己一手造成的。其中有一些就是因為話說得太絕造成的。凡事多些考慮,留有餘地,總能給自己留條後路。這在外交辭令中是最常見的。每個外交部發言人都不會說絕對的話,要麽是“可能、也許”,要麽是含糊其詞,以便一旦有變故,可以有回旋餘地。話不說絕對是一個人老練成熟的標準。

自以為是的人容易把話說滿。他們總覺得自己的見解沒有錯,根本不容分辯,於是馬上蓋棺定論,不留餘地。可是,要知道杯子留有空間,是為了輕輕晃動時不會把**溢出來;氣球留有空間,是為了不會因輕微的擠壓而爆炸;人說話留有空間,是為了防止“例外”發生而讓自己下不了台。

人人都討厭空話大話連篇的人,吹得天花亂墜,實際行動卻不見幾分,難免讓人覺得你華而不實,難以信任。不如低調一點兒,做的比說的多,多幹活兒少說話,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當然,也有人話說得很滿,而且也做得到,即使這樣,說滿話也不可取,畢竟,謙虛一些能留給人美好的印象,而一味拍胸脯,總是讓人覺得你不夠穩重。何況,凡事總有意外,使得事情產生變化,而這些意外並不是人人能預料的,話不要說得太滿,就是為了容納這個“意外”。

在做事的時候,對別人的請托可以答應接受,但最好不要“保證”,應代以“我盡量”“我試試看”的字眼;上級交辦的事當然要接受,但不要說“保證沒問題”,應代以“應該沒問題”“我全力以赴”之類的字眼,這是為了萬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後路,而這樣說事實上也無損你的誠意,反而更顯出你的謹慎,別人會因此更信賴你,即便事沒做好,也不會太責怪你。

用不確定的詞句可以降低人們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順利地做成某件事情,人們因對你期望不高,最後總能諒解你,而不會對你產生不滿,有時他們還會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不會全部抹殺你的成績;如果你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他們往往喜出望外,這種增值的喜悅會給你帶來很多好處。

話不說滿也表現在不要對他人太早下評斷,像“這個人完蛋了”“這個人一輩子沒出息”之類,浪子還有回頭的時候,人一輩子很長,變化還很多,你怎麽能憑主觀就評定別人的一生?

無論何時,我們說話的時候都要提醒自己,要給自己留餘地,使自己可進可退,這好比在戰場上,進可攻,退可守。這樣有了牢固的後方,可出擊對方,又可及時地退回,自己依然處於主動的地位。這樣雖然不能保證自己就一定會處於戰無不勝的地位,但是至少可以保證自己不會敗得一塌糊塗。要想把握分寸,給自己留餘地,需注意以下兩點。

1.話不要違背常情常理

事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人事也有自己存在的情理。說話時,如果違背了常情常理,就會給別人留下把柄。因此,在談話時,要記住話不要說過了頭,違背了常情常理。

看看兩位推銷員對同一商品的介紹,她們推銷的是同一款產品:襪子。第一位推銷員隨手拿起一隻襪子,緊接著她又拿起打火機,在襪子下麵輕輕晃動,火苗穿過襪子,而襪子也未受到損傷。在她一番介紹之後,襪子在顧客手中傳看。一位顧客要拿打火機燒,急得推銷員趕忙補充說:“襪子並不是燒不著,我隻是證明它的透氣性好。”最後大家終於明白了怎麽回事,襪子的質量沒得說,但當時的氣氛明顯地影響了顧客的消費情緒。

而第二位推銷員,也是一邊說一邊演示,不過她注意到了科學性介紹,一番介紹說得非常周到。她是這樣說的:“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科學性,襪子怎麽會燒不著呢?我隻是證明它的透氣性好,它也並不是穿不破,就是鋼也會磨損的。”這番介紹沒有給天**挑刺的顧客留下可乘之機。接下來,她一邊給大家傳看襪子,一邊講解促銷的優惠價格,銷售效果明顯好於前一位推銷員。

2.話不要說得太絕對

人們考慮問題都喜歡來個相對思考,也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深入人心的緣故吧。對於絕對的東西,人們在心理上有一種排斥感。比如,當你斬釘截鐵地說:“事實完全就是這個樣。”此時在別人心理會有疑問:“難道真的一點兒也不差?”也許你表達是事實。可是他心裏老是琢磨“難道一點兒也不差”的時候,他對你的話語的領悟就會有點舍本逐末了。倒不如這樣說:“事實就是這個樣子。”

因此,在談話時,即便是我們絕對有把握的事,也不要把話說的過於絕對,絕對的東西容易引起他人的挑剔。而現實是,如果對方有意挑刺,還真能挑出來。與其給別人一個挑刺的借口,不如把話說得委婉一點兒。同時,如果我們不把話說得絕對,我們還可以在更為廣闊的空間與對方周旋。

人們常說“話不要說滿,事不要做絕”,當然是有道理的。事情做絕,不留餘地,不給別人機會,不寬容別人,處理事情下狠手都是不理智的行為。無論矛盾有多深,最好都不要說出“勢不兩立”之類的話,否則日後萬一有合作的機會,一定左右為難,尷尬萬分。時時處處留有餘地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進可攻,退可守,這才是成功的做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