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傾聽的能力

卡耐基說:“成功的交談,並沒有什麽神秘。專心地注意與你說話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沒有比這麽做更具有恭維的效果了。”

溝通大師戴爾·卡耐基認為:在溝通的各項功能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傾聽的能力;滔滔的雄辯能力、強而有力的聲音、精通多國語言,甚至寫作的才能都比不上傾聽重要。傾聽是在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我們聽音樂,聽新聞,聽我們的父母、孩子、同事、上司、顧客、朋友的說話……我們一生都離不開傾聽。

遺憾的是,現在不少人並不怎麽看重傾聽。現代人大都有表現欲,希望自己受人歡迎,也希望別人能了解自己。因此,不少人都想方設法來訓練自己的口才,讓自己能言善道,成為雄辯的頂尖高手。這都是“會說話才能使溝通順暢圓滿”的心理所造成的。

以開會來說,無論是公司會議或公眾會議,縱然主持人擅長說話技巧,但如果從頭到尾都是他一人發表意見,那麽這會議充其量隻是報告會。隻有出席者也發言,提出具有建設性的問題或意見,才能達到會議的溝通目的。“說”與“聽”是溝通不可或缺的條件,而這兩者相互平衡,才會產生理想的溝通。

像這種情形也適用於一對一的交談。由此可見,與其強求成為很會說話的人,不如先成為能傾聽的人,如此有助於溝通。環顧四周的人可以發現,精通說話藝術的人,也都了解聽人說話的重要,由於他們不斷吸收別人的話題,於是更豐富了自己的話題。相反,那些言語乏味的人,大都是從不聽人說話的人,不但如此,反會炫耀自己或批評別人。

必須指出的是,聽不是傻傻地、木頭一樣地聽,傾聽的同時也需要回應。假如一句話都不說,別人即使不認為你是啞巴,也會認為你對談話一點興趣都沒有,反應冷漠。這樣會使對方覺得尷尬、掃興,不願再說下去。到底多說好,還是少說好呢?這就要看交談的內容和需要了。如果你的話有用,對方也感興趣,當然可以多說;倘若你的話沒有什麽實質內容和作用,還是少說為佳。即使你對某個話題頗有興趣和見解,也不要滔滔不絕,沒完沒了,更不要打斷別人,搶話爭講,因為那樣會招致對方厭煩,甚至破壞整個談話氣氛。

聽話也有訣竅。當某人講話時,有的人目光遊離,心不在焉,看表、修指甲、打嗬欠、打電話……這些小動作會給人一種輕視談話者的感覺,讓對方覺得你對他不滿意,不願再聽下去,這樣肯定會妨礙正常有效的交流。當然,所謂注意聽也不是死盯著講話者,而是適當地注視和有所表示。

你可以給講話人語言暗示,告訴他你在專心地聽。對他所說的話感興趣時,展露一下你的笑容;用“嗯、噢”等表示自己確實在聽和鼓勵對方說下去。或者“明白了”“再講具體一點”“然後怎麽樣了?”注意,每一個暗示都要簡短,但這足以使講話人深受鼓舞。

你也可以提出問題。借助你所提出的問題,讓對方知道,你是仔細地在聽他說話。而且通過提問,可使談話更深入地進行下去。如:“要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現狀呢?”“如果不這樣還有其他好的辦法嗎?”

無論你多麽想把話題轉到別的事情上去,達到你和他對話的預期目的,你也要等待對方講完以後,再岔開他的話題。對方也許是一個不善表達的人,不是短話長說,就是說些與主題無關的話題,甚至連陳年往事也牽扯上了。這樣的談話枝葉太多,漸漸地就會脫離主題。因此聽者此時須予以引導,使談話重上軌道。這是聽者的重要責任,也是聽話技巧之一。記住,是引導而不是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