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對話要留神

說話比做文章讀文章難。做文章,可以細細推敲,再三修正;讀文章,可以細細體味,詳加研究。說話則不然,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所以你與人對話,應該特別留神。

你要說的話,事前先打腹稿,列出綱要,說話開始時,先要定一定神,態度從容,雙目注視對方的眼睛,表示出懇摯的神情,邊說邊注意他的反應,是讚成還是不以為然,隨時調整你的說法。如果發覺他神情不屑,不願意多聽的樣子,你就該設法收尾。如果發覺他懷疑的樣子,你就該多做解釋。如果發覺他樂於接受的樣子,你就該單刀直入,不要再繞什麽圈子。發覺他要插言的樣子,你就該請他發表意見。他的答語,你要特別留神,比如同樣一個“喔”字,有不同的表示:“喔,”是表示知道了;“喔!”是表示驚奇;“喔?”是表示疑問。

再如,他說“好的,以後再談吧”,這是不肯接受;“好的,照如此辦吧”!這是完全接受;“好的,我替你留意”,這是沒有把握的表示;“好的,我替你設法”,這是肯負幾分責任的表示;“好的,待我研究研究”,這是原則可以同意,辦法還須討論;如果他說“好的,你聽我回音”,這是肯幫忙的表示。你能夠細細體味,便知道此次說話是否成功,老於世故的人,往往不肯有直接的表示,很易使你誤解他的真意。

你對人表示態度,也要有個分寸,你以為可以辦到的,回他“我去試試,成否不敢保證”;你以為對的,回他一聲“很好”,一聲“不錯”;你以為不對的,回他“這個問題很難說,各有各的說法”;你以為辦不到的,回他“此事太困難,恐怕無大希望”。總之,不要說得太肯定。太肯定的回答,最易造成不歡而散的後果。一切回答,必須留些回旋餘地,萬一臨時不能決定,你可以說“待我考慮後,再答複你吧”;或者說“待我與某方麵商量後,由某方麵答複吧”。前者是接受與不接受各占一半,後者多數是婉言拒絕。如果對方嘮叨不止,你不願意再聽下去,也有幾個方法可以應付,或者乘機談談別的事情,轉移談話方向,或者就說“好的,今天談到此處為止”,立起身來,說聲“對不起,再見,再見。”他自會終止談話離開你。

你要向對方說話,先要明白他的個性。他喜歡學問的,你應該說高遠的話;他喜歡婉轉的,你應該說流利的話;他喜歡亢直的,你應該說激切的話;他喜歡瑣事的,你應該說淺近的話;他喜歡誠懇的,你應該說質直的話。你的說話方式,與對方個性相符,自能一拍即合。

若對方是一個喜歡刺探你意思的人,往往迂回曲折,中間插入一句主句,希望你暴露真情。你若不願意告訴他,應該特別留神,設法避過,或者故意當作沒有聽見,或者含糊其詞,或者就說“不便奉告”,攔阻他不斷地進攻。

但是隻明白對方的個性還是不夠,你還得估量彼此的交情,交情未到相當程度,你的說話方式,雖合對方個性,說話是否發生效力仍是一個疑問。話是說得對了,你的交情資格,還是不對,交情資格不對,你就犯了“交淺而言深”的錯誤。彼此的交情,還不曾達到相當的程度,“不可與言而言,是以言脫之也”,逆耳之言,隻使人覺得討厭!

小楊是耿直之人,他的領導也不失為耿直的人,有一次為了同事待遇過分刻薄,小楊自告奮勇,向領導提出加薪的請求,他對領導慷慨陳詞:現在的待遇,不但不合理、不合情,簡直是逼他們走到死路上去。他們死不死,姑且不問,你的事業還有前途嗎?小楊自以為理直氣壯,自以為夠得上直說的交情,誰知領導聽了大不高興,不但不能采納,而且反唇相譏,認為這是整個的社會問題,應該由政府來解決,他是無力改善的,弄得一場沒趣。這不是話不投機,而是小楊估計錯了彼此的交情,還沒有到說話的時機。從此以後,領導以為小楊是存心搗蛋,借此鼓弄風潮,於是誤會日深,再有小人居間無中生有,挑撥是非,以後的糾紛,多著呢!

舉這個例子,無非是想勸你說話必須詳加考慮,你的說話方式,合乎對方個性嗎?你和他的交情,夠得上說深話嗎?若有一個“否”字,你最好還是秉著老於世故者的教訓:“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人與人之間好感難得,惡感易成,與人對話,必須謹慎。說話方式要符合對方個性,才會產生作用;但也不要忽略你與對方的交情程度,否則“交淺而言深”“不可與言而言”,則還不如不言。當然知己相聚,上下古今,東西南北,興之所至,無所不談,你不必有所拘束,但是也不可過度,一言誤會,感情遂生裂痕,此則不可不防,不可不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