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別人要注意語氣

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因此,不管對什麽人來說,麵子都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即便是在批評對方時,也應該為對方留足麵子。

在工商界赫赫有名的邵先生,就很懂得這個道理。據說,他從不用命令式的口吻同別人說話,即便是分派員工工作時,也總是用商量的口氣去說。

有的老板在指揮下屬做事時,總喜歡說:“我叫你這麽做,你就隻能這麽做。”而邵先生就不這麽說,他總是以商量的口氣說:“你看這樣做好不好呢?”假如他要他的秘書寫一封信,他把大意和要點講了之後,會再問一下秘書:“你看這樣寫是不是妥當?”等秘書寫好後請他過目,他看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又會說:“如果這樣寫,你看是不是更好一些?”他雖然處於發號施令的地位,可是他懂得對方是不愛聽命令的,所以從不使用命令的口氣。

假使在一個盛夏的中午,一群工人正在休息,一位監工走過去把大家臭罵一頓,說是拿了工資不該在此偷懶。工人們畏懼監工,當然是立即站起來工作,可是監工一走,他們便又停下來休息。如果那位監工上前和顏悅色地說:“今天天氣真熱,坐著休息還是不停地流汗,這怎麽辦呢?朋友們,現在這項工程很重要,已到了關鍵時刻,我們忍耐一下、趕一趕好嗎?我們早一點幹完了,可以早一點回去洗洗澡,休息休息,你們看怎麽樣?”相信工人們會一聲不響、自覺自願地去工作了。

有時候,人難免因一時糊塗做一些不適當、錯誤的事,遇到這種情況,就需要把握住指責別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對方的錯誤,又要保留對方的麵子。這種情況下,如果分寸不適當,或者會使對方很難堪,破壞了交往的氣氛和基礎,可能因此帶來一係列嚴重的後果;或者讓對方占便宜的願望得逞,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誰都不願把自己的錯處或隱私在公眾麵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會感到難堪或惱怒。因此,在交際中,如果不是為了某種特殊需要,一般應盡量避免觸及對方的敏感區,避免讓對方當眾出醜。必要時可委婉地暗示對方已知道他的錯處或隱私,便可造成一種對他的壓力。但不可過分,要注意“點到為止”。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成功地處理過一件類似的事情。

一次,丘吉爾和夫人克萊門蒂娜一同出席某要人舉行的晚宴。席間,一位著名的外國外交官將一隻自己很喜歡的小銀盤偷偷塞入懷裏,但他這個小小的舉動卻被細心的女主人發現了。她很著急,因為那隻小銀盤是她心愛的一套古董中的一部分,對她來說意義非常重大。怎麽辦?女主人靈機一動,想到求助於丘吉爾夫人把銀盤“奪”回來。於是,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克萊門蒂娜。

丘吉爾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語一番。隻見丘吉爾微笑著點點頭,隨即用餐巾作掩護,也“竊取”了一隻同樣的小銀盤,然後走近那位外交官,很神秘地掏出口袋裏的小銀盤說:“我也拿了一隻同樣的小銀盤,不過我們的衣服已經被弄髒了,所以應該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對此話表示完全讚同,兩人將盤子放回桌上,於是小銀盤物歸原主。

即使是手下人犯了錯誤,你不得不批評他,在批評的時候也要注意語言的運用。既要堅持原則性,又要不傷害對方的麵子,更不可口出惡語,挖苦諷刺,侮辱人格。

同時,還要做到情理結合,情真理切。特別是對落後者的批評,更要注意親近他們,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進步,以顧全他們的臉麵。隻有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