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眾取寵”必然言過其實

嘩眾取寵之心其實就是一種是非之心,是一種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之心。所以,在話語上表現出來的,也必然摻雜著這種內容。因此,在我們發現講話一方有這種傾向時,對他的言談就要特別注意,不能全聽全信,更不能偏聽偏信,而是要多動腦筋,多進行選擇和分析。

嘩眾取寵有兩種形式,一是就事,一是論人,但是不管是就事還是論人,其中的心思想還是要突出講話者自己。所以,隻要緊緊抓住這一環節,就不難對他們話語中的真假是非,予以判定。

嘩眾取寵是掩飾不住的,因為說話的人一旦有了這種思想,其目的就是要表演、表現、突出自己。因此,不管他是否心存顧忌,是否注意用詞,是否刻意偽裝,到頭來總要露出馬腳。假如他能做到天衣無縫,使傾聽的人一點也察覺不到這些,那他就達不到嘩眾取寵的目的了,這對有這種要求的人來說,當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甘心的。

嘩眾取寵的一個普遍現象是想方設法,拐彎抹角地去貶低別人,特別是不在場者。因為隻有貶低了別人,才能抬高自己。

嘩眾取寵的一個典型特征是故意誇大某些細節,以偏概全,或者有意加重某些困難,或特意縮小某些成果,以求兜售說話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嘩眾取寵的又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自己講起來不容別人插嘴,不聽別人意見,不考慮別人提供的線索,一直按照自己的意圖發揮下去;而在別人講話的時候,則不斷插話,經常反駁,生怕別人的講話壓倒自己、影響了自己,占用了自己理應全部占用的時間。

嘩眾取寵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多用最高級的形容詞,不惜功本地堆砌各種副詞,說××好就把他抬上天;講××差就把他壓下地,兩極分化,黑白分明,極力排斥中間路線。表麵上好像是非分明,骨子裏其實是黑白顛倒,其結果往往是言過其實,不是冤枉了人,就是冤枉了事。

了解了嘩眾取寵的幾種表現,就容易用來判斷哪些話具有這種成分,同時也就好取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