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並不是想解決衝突的表現

設想一下,朋友和你鬧了矛盾,彼此搞得很僵,被人極力勸和之後,他往往會說什麽?他可能會沉默半天,來一句:“算了,過去就算了!”朋友間即使關係再親密,也可能會有摩擦與衝突。在這種情況下說出“算了”,說話人往往沒有仔細反省、檢討事情的經過,而隻是簡單地說:“好吧!上次的事情過去就算了,別再提了。”或口口聲聲地說:“讓我們重新來過吧!”其實,這並不是真正想解決彼此衝突的表現,隻不過是欲蓋彌彰。

另一種提議和好的人,是由於內心充滿愧疚感和罪惡感,如果覺得自己理虧,又怎麽好意思不向對方低頭呢?所以思來想去,就提議道:“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吧。”當然,如果對方已先提出和好的建議,另一方雖然仍難免心存芥蒂,但因為對方的示好往往也會釋然,深覺對方是個氣量大的人。於是,彼此的關係得到了緩解。

此外,如果是同一工作單位的同事、朋友或是情侶、夫妻之間,也容易產生摩擦,盡管有些時候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如果長期鬱積於心彼此怨恨,也容易產生不良的後果。所以,許多人為了緩解這種暫時的冷淡關係,選擇了“既往不咎”。倘若真的是不記恨過去的事了,自然有望言歸於好。可是生活中,常把“過去了就算了吧”或“重新開始”這類話掛在嘴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他們到底是抱著何種心態呢?他們是真的想“既往不咎”嗎?既然這種人慣用這些話,可見他們常常和其他人發生爭執。

生存於人際關係複雜的社會,難免會與人發生糾紛。問題是這種人輕率地選擇了這類問題的解決方式,他們為了緩和與人的矛盾而輕易說出“過去就算了”這樣的話,其實往往是欲蓋彌彰,他們忽略了彼此心中難以解開的心結,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恢複了往日和諧的關係,而且也已不念舊惡,心態平和。但實際上他們的關係通常更加激化了,他們往往不會如此輕易地既往不咎。在以後的生活中,可能一個無心的眼神、一句無心的玩笑,都將使他們之間的戰爭如火山般爆發。

一個人如果真的完全不在乎過去的紛爭,他就不會再說“過去了就算了”之類的話;隻要他開口說出這種話,就說明這件事在他心中還占有一定的地位,他還在介意,所以才會刻意說這種話來加以掩飾。根據這點,我們可推斷出,這個人所說的話,並非為對方而說,而是在寬慰自己或者是為了給規勸的人一個台階。換句話說,此人心中仍存有憤懣、厭惡、憎恨,為避免帶來不好的影響,他才會動輒就說:“過去了就算了,還提它做什麽?我都忘記了。”其實,這樣說的人並沒有真正忘記,這種行為,正表現出他極力克製的心理。

常說“過去就算了”的人,常常壓抑自己的情緒和內心的情感,雖然他自己也許未曾有這方麵的意識,但這種壓抑的能量會不斷地累積,一旦累積到一定程度就會爆發。因此有人說:“他和我有過節,我也沒怎麽樣,他就發火了。”可見,這種人的積怨不容忽視。即使再良好的人際關係,也難免會因一些微不足道的誤會而破裂,但隻要設法了解彼此的真意,尊重對方內心的想法,彼此的關係就可以得到緩解,從而化解誤會,增進彼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