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提倡“人和”懂感恩

全球華人首富李嘉誠,十四歲投身商界,22歲正式創業,半個世紀的奮鬥鑄就了輝煌的業績,今天的李嘉誠統領了長江實業、和黃集團、香港電燈、長江基建等集團公司,成了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

追尋李嘉誠這位創業精英、商界巨頭的創業經曆,其中他的“人和”的創業理念,為他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李嘉誠的創業中,他總是有意識地去結交朋友。友誼長在,生意自然不成問題。

李嘉誠結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戶為選擇標準。他認為,今天成不了客戶,或許將來會是客戶;他自己做不了客戶,可能會引薦其他的客戶。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幫助出出點子,敘敘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有道是:“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李嘉誠廣博的學識,待人的誠懇,形成一種獨特的魅力,使人們樂意與他交友。

有朋友的幫襯,李嘉誠在生意上如魚得水。

當年包玉剛爵士想收購九龍倉集團,本來李嘉誠先生也有意入主當時仍然是英資的九龍倉集團的。但他知道包玉剛爵士已經買入了不少九龍倉股份,如果自己加入戰圈,和包玉剛爵士一起爭奪九龍倉的控製權,正所謂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李嘉誠先生處世的態度是處處以他人利益為先,於是他就放棄了爭奪九龍倉的機會,還將手中的九龍倉股份轉讓給包玉剛爵士,使包爵士能夠順利奪得九龍倉的控製權。包玉剛爵士之後就和李嘉誠先生成了好朋友。當時,他們兩個集團的影響力、實力不相伯仲。兩位集團的領導人就因為這一次機會而結識,成了好朋友。之後,他們合作發展了不少項目。

李嘉誠先生和香港匯豐銀行集團的關係也極為密切。李嘉誠先生曾經當過匯豐銀行的副主席多年。這是繼包玉剛爵士之後,香港第二位登上匯豐銀行副主席之位的華人。其實,李嘉誠先生在業務發展期間就已經和匯豐銀行的關係發展得極為良好。李嘉誠先生的信譽,得到匯豐銀行的欣賞,於是早年就在業務上支持李嘉誠先生。李嘉誠先生於業務不斷擴張之後,仍然很珍惜和匯豐銀行的關係,所以,到今日,匯豐銀行仍然是長江實業及其屬下機構眾多往來銀行中重要的一家銀行。

中國人講究“和為貴”。這不單是在商場上存在的哲學,更加應該是人生處世的哲學。李嘉誠先生在商場內能夠處處是朋友,相識滿天下,也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其實,現實中的李嘉誠不僅善待同仁,而且善待員工,深得人心,所以企業的發展才有了相當大的凝聚力。

20世紀70年代後期,一個著名記者為了他的廣告公司租借場地,跑到長江大廈——李嘉誠第一幢工業大廈去看樓,發現李嘉誠還在生產在當時早已過時的塑膠花。

當時長江地產已創出自己的名號,盈利豐厚,可李嘉誠卻仍然在維持已過時的塑膠花的生產,就算已過時的塑膠花還是小有薄利,但相對於長江地產的利潤實在是九牛一毛。於是這位記者問道:“為什麽還要維持生產?”李嘉誠說:“這是為了給以前的員工留一些生計,為了讓他們衣食富足。”

人們看到李嘉誠如此善待老員工,都感歎道:“終於明白了老員工對你感恩戴德的原因。”李嘉誠說老員工是企業的功臣,他們為企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如果說企業是一個家庭,那麽老員工就是家庭中的長輩,我們作為晚輩,看到他們老了,理應承擔照顧他們的義務。提倡人和的觀念,懂得感謝員工,多為員工著想,並且時時處處善待同仁,這是李嘉誠對人生的領悟,也是他成就商業輝煌的一條訣竅。

社交心理點撥

李嘉誠的用人之道

精於用人之道的李嘉誠深知,不僅要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大膽起用不同才能的人,而且要在企業發展的同一階段注重發揮人才特長,恰當合理運用不同才能的人。因此,他的智囊團裏既有朝氣蓬勃、精明強幹的年輕人,又有一批老謀深算的“謀士”。

在總結用人心得時,李嘉誠曾形象地說:“大部分人都有長處和短處,需各盡所能、各得所需、以量材而用為原則。這就像一部機器,假如主要的機件需要用五百匹馬力去發動,雖然半匹馬力與五百匹相比小得多,但也能發揮其部分作用。”李嘉誠這一番話極為透徹地點出了用人之道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