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滿足和平和的思維態度

在童年或者剛成年的時候,常常會有一些好心人教育我們,在心情不好或者感到痛苦的時候要“克服困難、堅持到底”。或許在你的成長道路上,還學習到“流露內心的情感是羞恥的,是脆弱的表現”這樣的思想。因此,人們會很自然地假設,如果別人知道自己有過度焦慮、社交恐懼症甚至抑鬱症,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便深信,人是不能夠有弱點的。然而果真是如此嗎?

亞隆是當代存在主義心理療法的代表人物,美國心理治療大師。在年輕時,他曾接受長期的精神分析體驗的訓練。這種訓練一般針對想要從事精神分析治療的心理學者,他們在成為正式的治療師之前,必須接受一定時間的分析性治療。因為,心理醫師也不是聖人,他們在生活、工作中也會有困擾,也有從童年時期就埋藏在潛意識裏的負麵情緒。所以,隻有他們自己體驗過、探索過,才能用更加健康、坦然的心靈來麵對各種各樣的谘詢者。

當時,亞隆的精神分析師史密斯對他進行了很多種分析訓驗,在這個過程中,他開始認識到自己身上一直被自己忽視(可能出於有意)的問題:他曾經有過不理智的貪婪念頭。這樣的念頭產生於他父母去世時,他想把父母微薄的遺產全部占為己有。過去,他或許曾經對此感到不妥,但從來沒有產生過像現在這樣強烈的內疚之感。意識到這一點後,他無法克製地從道德上批判自己、貶低自己。

史密斯在聽亞隆訴說內心滿腔的愧疚時,他什麽也沒有說。等亞隆平靜下來後,他以淡然的語氣說道:“這就是我們的本性,人人都會如此。”

亞隆感覺自己的內心再次激**了起來,但不是因為內疚,而是他之前的自我批判瞬間被瓦解了,他終於能夠體會對不完美的理解和包容的心態是如何產生的。這一次的經曆使亞隆在今後的心理治療生涯中,能夠產生足夠的包容心和理解心,去幫助那些來訪者和求助者。

許多年後,已經是心理治療大師級人物的亞隆,在回憶起曾經接受過的700小時心理分析訓練時表示:他最無法忘記的,就是他對自己人性的接納,以及他遭遇真實自我的那一刻。

在某些思維強迫類型的來訪者中,他們可能會出現很善於批判自己的強迫想法,但最後往往會發現,正是因為他們無法接納自己的某些不足,無法放下對自己心靈完美無缺的期望,才使他們無法停止強迫思維,從而產生愧疚感。一旦他們能夠坦然接納和包容自己,他們的症狀就可能慢慢消退。

1.接納自我,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自我接納是指個體對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種積極的態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現實中的狀況,不因自身優點而驕傲,也不因自己的缺點而自卑。我們的確應該檢視自己各方麵的不足,這對我們的成長有幫助,但如果經常性地反省自身和頻繁地自我對話、自我指導,就說明心理已經逐漸趨於強迫性了。強迫症病人經常自言自語,他們好像一刻也不放鬆對自己的檢查,反省和評價自己的思維總是十分活躍。相反,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們更多的是將精力放在解決外界事物的思考上,經常想的是如何克服困難,如何把事情處理好。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不足,這本身就是事實,無須過多地糾纏在這個問題上。更重要的是,優勢與弱勢在某些情境下,甚至可以是互相轉化的。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豪克指出的:“我們有可能評價一個人的自我的不同方麵,但不可能給出一個單一的評價,因為一個人實在是太複雜了。”我們無法做到前後一致地評價自我,不能準確地評價自己的每個方麵,隻能局部或者就某個特點來評價自己。如果我們不試圖在總體上評價自我,而是就事論事地評價自己的某一個缺點,或者某一行為失誤,在一些情況下,是有利於改進這些缺點和不足的,但過度的自我評價則容易令人產生自責,反而忽略了具體的缺點。

2.正視缺陷,承認不完美,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認知心理學大師埃利斯八十多歲高齡時寫了一本暢銷書,中文版的書名為《別與自己過不去》。在最後一章中,他將自己最為欣賞的心理健康格言進行了整理。一個從事認知療法理論研究和實踐五十餘年的老人寫出的對認知療法應用的總結,充滿了人生的智慧和哲理。在成功學泛濫的當今社會,每個人恨不得把自己武裝到牙齒。急功近利的價值取向導致現代人的情緒焦慮、抑鬱、強迫和緊張,導致工作狂和患有心髒病,導致焦慮的生活方式和不安的生存狀態,甚至造成人的工作效率下降,反而離成功越來越遠。

如何解決這些情緒困擾,讓人們更加坦然地生活?如何解決成功和平和的矛盾,讓過於緊張的心靈之弦鬆弛下來?埃利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人生哲學,即接納、滿足和平和的思維態度。這個思維態度的核心是承認個人、他人和世界的不完滿,承認這種不完滿是客觀存在,而不是與自我作對的。這個遺憾就靜靜地待在那裏,不理睬你的抱怨和痛苦,不理解你的過度的情緒反應。學習這個人生哲學的結果不是改變你的生活內容,也不是徹底令你的煩惱消失,更不是讓你天天保證愉悅感,而是令你生活得更加坦然,不會鑽進情緒的死角,能夠客觀麵對自己的喜怒哀樂。

這種人生哲學不是抽象的,而是作為心理治療的形式存在於語言結構和表達中,它是使心理醫生能夠恰當地表達思想的語法結構和認知圖式,它由一些不證自明的假設和推理構成,與求助者的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結構剛好相反。

下麵摘錄幾段埃利斯的心靈格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不管在我的身上發生了多麽糟糕的事情,使我的利益受損,使我的理想破滅,它們都隻是很糟糕,而不會糟糕到絕對不會發生,除非我這樣愚蠢地認為。既然它們真的發生了,就不是可怕的。可怕意味著百分之百的糟糕或者是比應該的那樣還要糟糕。”

“就算是最糟糕的事情發生了,我也總是能承受住它的打擊,繼續活下去,並從生活中找到一些快樂的事情,隻要我堅信自己能夠做到這一點。”

“如果我下決心要讓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不安並且遇事更加坦然,如果我不斷地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我就很可能會成功。但我並非超人,所以我也就不可能對生活中發生新的逆境完全做到鎮定自若、紋絲不動。隻要我仍是一個易犯錯誤的人我就做不到這一點。”

“否定自己有情緒上的困擾也就徹底否定了解決它們的可能。為使它們合理化的任何行為本身都是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