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拒絕焦慮思維:別對自己太苛刻 完美主義是一把雙刃劍

說起完美主義,大家都不陌生,相信每個人都憧憬著要做一個完美的人,處處優秀,得到眾多人認可,獲得無上尊榮。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完美主義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旦我們過度崇尚這個目標,就會弄巧成拙、得不償失了,嚴重的甚至還會產生心理疾病。

J先生曾經被人們稱為“天才鋼琴家”。他的音樂造詣來自與生俱來的天分和極高的專業素養。因演奏時結構嚴謹、變化豐富、生動傳神而在業內備受矚目,被人們津津樂道。

對待音樂,J先生絕對算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完美主義者:在創作過程中,他穩紮穩打,極力保證沒有任何不和諧的音符出現。一旦沒有達到預期水平,就會停下來審視整首歌的旋律,甚至撕掉正在創作的譜子重來。在彈奏過程中,他也盡力追求完美,保證每段演奏都不能出錯。一旦失誤就會坐立不安,尷尬萬分,再也不能集中精力演奏之後的內容,看見什麽都覺得不順眼,甚至會出現冷場。

J先生有個習慣,就是在每次大型公開演出之前,都會向助手或主持人提出聲明,不允許在場觀眾發出咳嗽聲或者其他任何聲音。在一次演奏中,他發現有一位觀眾扭頭跟別人說話,看上去很心不在焉的樣子,就在一瞬間,他變得慌亂起來,認為自己精心準備的完美無缺的曲子竟然沒有打動所有觀眾,這是他不能夠接受的巨大失敗。於是,他本來靈活無比的手竟然緊張得不聽使喚,原本練習了幾百遍的曲子竟然頻頻出錯。他覺得自己簡直是毀了,開始陷入矛盾與自責之中,結果令原本的演奏效果大打折扣。

後來,這個“天才鋼琴家”完全無法創作和演奏任何曲子,因為無論什麽樣的曲子,他都覺得不夠好,而這種“不夠好”的音樂作品是絕對不能向眾人展示的。為此,他會對自己本來已經創作得很出色的曲子做反複的修改,精雕細琢,最後導致麵目全非,失去了曲子原本的感染力;而在每次音樂會前夕,他都會因為緊張、害怕出一點錯誤而輾轉反側,無法入眠,最終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

再後來,他不僅無法正常舉辦演奏會,就連創作音樂的能力也徹底失去了。等待J先生的最終結局是,他不僅沒能登上音樂巔峰,而且還患上了心理疾病。

在現實生活中,因為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我們會變得內心脆弱急躁,在經濟不景氣、崗位淘汰率高的環境下,自製能力差或具有完美主義人格的人們更容易產生焦慮感,從而引發強迫症。這種強迫症在心理學範疇叫作完美主義強迫症,籠統來說就是病態性的完美主義。

所謂的病態性的完美主義,往往是追求完美達到某種極致的程度所表現出來的綜合現象。很多病態性的完美主義者,他們害怕被他人忽略或看不起,特別在乎別人對他的肯定與尊重。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會特別想要把某件事情做好,以贏得別人真心實意的認可,但卻因為過分追求完美而導致吹毛求疵。結果通常是,付出了很大努力卻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從而產生自卑心理。也有的人明明已經把事情做好了,卻因為自己過度追求完美,反而畫蛇添足。一旦結果未能符合初衷,他們就會出現極度的焦慮情緒。

心理學專家們經過大量研究實驗發現,病態性完美主義者在很多方麵都存在著一些共同特征:總是希望自己和與自己有關的任何事物都盡善盡美;過分關注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對於任何細微的過錯和失誤都難以容忍,處事謹慎,講究整潔和秩序,不允許出現絲毫的偏差;在眾人麵前注重自身形象,行為舉止十分注意,對自己過分克製,要求嚴格;對他人有著強烈的控製欲,要求苛刻,喜歡用“你應該”“你不可以”句式,等等。

病態性完美主義不是普通人的“專利”,一些名人也常常會有強迫行為。英格蘭球星貝克漢姆曾自曝患有強迫症,他對一切都要求完美或是井井有條。隻要閑下來,就會一遍遍地擺放家中的飲料、衣服和雜誌等,直至達到自己心中完美的布局才會停止。據統計,全球已經有超過3000萬人與這種過度追求完美的生活結緣。

比如,從事會計、審計或銀行工作的人,對一些和數字、符號等會比較容易產生異常心理,就算當時因為數額較大反複確認過的單據,等到盤點的時候仍然大腦一片空白,需要重新確認;也有一些人對驗鈔機的聲音產生異常心理,即使機器已經清楚地顯示出了具體數額,在不忙的情況下他們還是會一張一張地數算清楚,即使他們相信驗鈔機並不會“撒謊”。這些現象都是過度追求完美而導致的病態現象。

你可以回想一下,看看自己是否有這樣的經曆:在學生時代,明明之前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知識點,每次臨考前再去看時,卻仿佛第一次看到;在生活當中,隻要閑下來,你就會不停地整理房間,一遍又一遍地重新歸置原本就已經放好的物件;在工作上,每次盡心盡力完成好的工作,交給上司之後卻仍不放心,甚至會在心裏不停地想著該怎樣去麵對上司的質疑。這些都是病態性完美主義者的表現。

常見的異常心理現象有以下四種形式:

1.低效循環。即使已經完成了一些任務,還會極力地去尋找新東西去改善它。這個過程開始隻是10分鍾,然後延長到30分鍾,甚至1小時或更多,久而久之就會在一項任務上浪費過多的時間。

2.不切實際。遇到一些事情,總是拋開這些具體問題,而設想更好的結果,沒有仔細考慮是否真的有必要,從而忽略了處理事情的最初目的。有時候,這些做法不僅不會增加價值,甚至會毀了整件事情。

3.完美不美。對所有東西的“完美”欲望導致問題複雜化,一個簡單的任務可能變得無法分配,甚至在潛意識裏達到自己嚇自己的程度。這樣的後果是一直在拖延,等待“完美”的時刻再次開始,而“完美”的時刻到來之時已為時太晚。

4.小題大做。在問題出現前就開始猜測問題並想出各種解決方案,從而變得更加癡迷於提前應付問題。可結果的焦點,往往並不在所糾結的問題上,甚至大部分問題從來不會出現或是根本不重要。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特征可能會在一定時期或一定場合成就他們做事認真可靠、遵時守信的優點,為他們的成功成才鋪就道路,但長此以往,他們的缺點也會暴露無遺。而這些缺點,也會使他們對自己更不滿意。

病態性完美主義者容易陷入工作狂、暴食症等狀態,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抑鬱症、焦慮症、邊緣性人格障礙、酒精依賴症等精神問題。因此,很多心理學家都指出,異常心理的根源是病態性完美主義。當一個人對完美主義的追求變成了強迫症,即完美主義者為了獲得“完美”而變得神經質且拒絕接受任何不完美的東西時,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更容易迷失重點,更容易產生異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