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宣泄報怨

怨恨使我們憤怒,尤其是當我們沒有得到應有的幫助、讚賞、讚揚、回報或愛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不公平的感覺。這種不公平感吸引了我們大部分的注意力,讓我們專注並放大了自己的不滿,於是更加的憤怒。為了緩解和釋放這種感覺,我們學會宣泄報怨。

家庭被人們稱為“避風的港灣”,它是人們身心休息的場所。可家庭也難免有矛盾,有不快,有些許的焦慮。夫和妻,畢竟是兩個人、兩種性格的組合。這個矛盾的統一體,此消彼長,維係著平衡和統一。要知道任何時候的兩強對抗都會破壞這種平衡,引起矛盾的爆發——焦慮。

天底下沒有不焦慮的夫妻,這一點甚至連名人也不例外。魯迅和許廣平是一對很恩愛的夫妻,但有時也免不了互相抱怨幾句。他們在焦慮之後,也常常和其他夫妻一樣,互不理睬。這當然使兩個人都感到很別扭。最後,常常是魯迅歎口氣說:“唉!都怪我脾氣不好。”許廣平一聽,也會焦慮全消,對魯迅笑著說:“看在你曾經是我老師的情分上,否則,我真不答應呢!”於是,雙方之間的不快便煙消雲散了。

美滿的婚姻不是隻憑著夫妻兩人循規蹈矩,不做錯事情,就可以保證得到的。兩個人還有一堂重要的功課要去學習,就是如何處理彼此之間的衝突與焦慮。生活中,夫妻產生焦慮怎麽辦?怎樣處理焦慮可以將傷情變為幸福呢?

1.夫妻抱怨應該“講情”,而不是“講理”。一般情況下,夫妻抱怨的特征是爭理,所以雙方都會拚命地抓住對方的語病,找出對方邏輯的缺陷,集中火力而攻之,讓對方沒有招架的餘地。問題是,在“爭理”的過程中往往會“傷情”,贏了理往往會使對方對你沒有感情。夫妻之間的抱怨用“交情”來處理,遠比用分析、辯論要有建設性。

2.夫妻之間,抱怨是不可避免的,應該視為正常現象,不必驚慌。夫妻兩人,不僅性別不同,性格、觀念、習慣等亦有差異。戀愛時,彼此還有機會掩飾;結了婚,朝夕相處,互動頻繁,大大小小的抱怨是無法避免的。麵對這些焦慮時,若是大驚小怪,以為有了焦慮就表示兩個人不適合在一起,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

反之,若以為美滿的婚姻就是兩個人永遠不焦慮,所以在衝突時,隻好極度地容忍,百般地委曲求全,以維持一個表麵的和平狀態,這也是不正常的現象。事實上,夫妻應該以積極的角度來看待焦慮。“會”抱怨的夫妻(知道抱怨原則的人),兩人之間的感情會愈來愈好,而且抱怨的次數也會愈來愈少。

3.焦慮是“角度”問題,而不是“是非”問題。夫妻抱怨的主要原因是以為事情一定隻有一個答案。焦慮者的基本心態是“這件事一定是我對,我的另一半一定錯了”。問題是,當兩個人都這樣想時,焦慮就層出不窮了。

事實上,家庭糾紛、夫妻抱怨等經常都沒有固定的答案,純粹屬於角度問題,而不是是非問題。“會”抱怨的人在抱怨的過程中,努力地去體會對方真正的意思,或比較兩人之間的差距在哪裏;“不會”抱怨的人,在抱怨的過程中卻極力要駁倒對方,來證明自己的“無誤”,結果反而兩敗俱傷。

4.千萬不要贏。夫妻抱怨不管誰贏誰輸,事實上沒有贏家,雙方都是輸家。萬不得已抱怨時,會抱怨的人最多隻是“點”到為止,從來不想贏。“會”抱怨的人,事事給對方留餘地,讓對方有台階可下;“不會”抱怨的人,卻時時想把對方趕盡殺絕。

5.敘述事情的真相,不要添油加醋地形容自己的感覺。抱怨一定是事出有因。“會”抱怨的人在抱怨的過程中會集中在事情的敘述上,讓對方知道自己的狀況與需要;“不會”抱怨的人卻喜歡誇張地表達自己在生氣,因此常用最偏激的詞語來激怒對方。

6.先認輸的人才是勇者。抱怨既然是角度不同所引起的衝突,成熟的人會極力設法避免,而避免抱怨的最好方法就是承認對方的意見可能比自己的好。

7.千萬不要在第三者麵前抱怨。抱怨者為了證實自己是對的,經常喜歡在局外的第三者麵前控訴,希望別人會支持他。而為了爭取較多的同情,就必須不斷地提到配偶的缺點。這種在第三者麵前控訴配偶的習慣對夫妻之間的感情破壞性極大,夫妻之間必須竭力避免,否則受害的還是自己。“會”抱怨的人隻希望夫妻兩人能麵對麵地處理彼此之間的衝突,隻有不在父母、朋友、同事麵前抱怨,兩個人感情複原的可能性才會提高。

小吵小鬧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叫情趣,但千萬別過了頭,否則,傷了彼此的心,對夫妻間的感情影響是很大的。宣泄抱怨並不僅僅體現在夫妻生活中,在我們生活中處處存有抱怨,我們該如何宣泄呢?

1.權衡輕重,把握尺度

抱怨雖然是一種情緒宣泄渠道,但畢竟不是正向的情緒導向,所以要有所克製。心理學家也研究得出結論:親身體驗過的經曆迸發出的情緒較之道聽途說會更加強烈。所以在遇到事情時,不能單純以自己內心的感受為判斷事情輕重的標準,而是要全麵衡量。焦慮發泄時要分清尺度,一件事情值不值得你大動肝火,會不會影響身心健康,焦慮前需要想一想。

2.有的放矢,找準對象

抱怨時想得到情感慰藉一定要看對方能否感同身受,是否能夠準確理解我們想表達的情感訴求,是否能夠發自內心地對你的困境表達同情,隻有這樣,才是有效焦慮,你才會擁有情感上的安全感,否則將背道而馳。

3.提出對策,解決問題

有些人會找到你,竹筒倒豆子,一股腦兒發泄不停。宣泄完了就走人,過幾天又來了,如同祥林嫂一般,還是那些車軲轆話。從來沒有想過,抱怨那麽多,為何不一起探討一下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人在情緒亢奮時很容易失去理智,焦慮宣泄半天,都不知道自己為何而焦慮了。人在焦慮時,如果忘記自己最初想要解決的問題,那麽他的認知思維就會轉向其他的方向,行為跟著發生變化,問題卻得不到解決。

4.擁有自信,向陽而生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焦慮生活的不如意,我們隻是焦慮自己沒有改變這些不如意的能力。當問題無法解決,當生活依舊艱難時,要如何焦慮才不會抑鬱消沉,從而對生活繼續充滿希望。總而言之,心態決定一切。一個人自信心的強弱可以決定一個人行為的強弱,由此可見,自信心是改變我們焦慮的要件之一。我們對親人抱怨,是我們對親密關係沒有安全感、不自信的表現;我們對下屬抱怨,是我們對自身領導能力不自信的表現;我們對好友沒有緣由地抱怨,是我們對處理生活能力不自信的表現。所以減少抱怨首先需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對生活的信心。當然,也不能拿自己的自信當作抱怨他人的理由,那就成為自負了。努力去掌握抱怨的知識與技巧,端正自己的焦慮心態,保持健康、自信的心理,才能在焦慮的過程中建立起有效的交流,獲得解決方案;才能真正擁有釋放情緒、直麵生活的勇氣。做一個會抱怨的人,千萬別讓“不抱怨的生活”把你憋出內傷。

抱怨是一種發泄方式,是一門藝術,也是善待親情的另類表達方式。沒有抱怨的家庭就沒有活力;而“不會”抱怨的家庭是危險的,因為他們的每一次抱怨都可能是一次家庭大地震。希望大家都能學會這門藝術,在抱怨中宣泄自己的情感,同時又能增加家庭成員間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