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不同的金錢觀

不可否認,錢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的確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它能保障我們的衣食住行,使我們免受流離之苦;它能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幸福快樂。所以,無論你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都離不開錢。而真正的生活質量,不在於是否位高權重、腰纏萬貫、名利耀世,而在於生活的真實和充實。

《茶花女》書中有一句名言:“金錢是好仆人、壞主人。”是做金錢的主人,還是做金錢的奴隸,這反映了兩種不同的金錢觀。

貧窮不但使人失去機會,同時還會毀掉人的進取心,破壞人的自信心,但如果再在貧窮之上加上債務,那麽,成為這兩位殘酷無情監工的奴隸的人,他的人生注定失敗。

因為,缺錢就好像缺鈣,很容易讓人患上軟骨症。缺錢帶來的精神上的損害,往往比物質上的匱乏更加可怕。

當一個人身背債務的時候,就會應了拿破侖·希爾那句話——債務使人變成奴隸。拿破侖·希爾在這裏所說的“奴隸”當然不是需要你打工來還債的奴隸,更多的意思是指尊嚴、精神方麵的奴隸。

事實難道不是這樣嗎?雖然債權人在你麵前並沒有表現出頤指氣使,但債務人的自我感覺往往還是“矮了三分”。因為並非人在奴役你,而是金錢在奴役你。

《聖經》就此對人們做出如此的勸告——不要欠債。利息或任何形式的負債都是要嚴格避免的,因為債務人總是以某種形式被債權人奴役,長此以往,就會走向道德和精神的淪落。

債務就像泥漿,能夠把它的受害者一步一步地拉進沼澤。一個背著沉重的債務的人,必然會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一定沒有時間,也沒有心情去創造或實現理想,結果是隨著時間流逝,開始在意識裏對自己做種種的限製,使自己被包圍在恐懼與懷疑的高牆之中,永遠也逃不出去。

因為借錢本身便使人氣餒,並且借來的錢絕對沒有像賺來的錢那樣可以振作精神。“想想看,你自己及家人是否欠了別人什麽,然後下定決心不欠任何人的債。”這是一位成功的人士所提出的忠告。

是的,我們必須麵對這樣一個事實——缺錢,就很容易陷入惡性循環。

沒有錢,就很難有所作為,柴米油鹽就已經讓你十分操心;沒有錢,就不敢放棄手裏這塊麵包,去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沒有錢,就隻能在窮人堆裏混,進不了上層人的圈子……

總之,缺錢的後果不僅是影響到生活的質量,更重要的是影響到心態和眼光,影響到為人處世的方法,影響到人的整個前途。因此,為了你自己,為了你的家庭,在生活中努力奮鬥去賺錢、做生意是一項責任,而不是罪惡。

理財專家蘇茜·歐曼總結出,人的一生中有3個取得金錢的正常途徑。

di一個途徑是通過工作取得。我們多數人能夠工作的時間長度有限,所以將有很多年的時間隻花錢而不掙錢。

di二個途徑是繼承。隨著人的平均壽命慢慢上升到80歲甚至更高,在你見到你希望得到的錢之前,也許你已經到了退休年齡。

di三個獲得金錢的途徑是最有力量和最有尊嚴的,這就是用你工作多年積攢下來的金錢進行明智的投資,在你不想或不能夠再工作時讓金錢為你工作。如果帶著尊嚴去投資,如果有投資讓金錢增長,這些收益將很好地照顧你,並繼續照顧那些你身後的人。

為別人工作,這樣的工作是暫時的。你可能認為工作是你生活的保障,然而,當你拿著別人羨慕的年薪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有一天會麵臨失業?

你是否曾經思考過:大半輩子賺來的錢是否足以養老?可能還有許多人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

在寫字樓做谘詢顧問的謝天在同事眼中瀟灑自在,工作隻是他生活的一種方式,而不是必需。現在,他40歲,主要收入來源是一些房產租賃、股票分紅,即便停下手中的工作,他賬戶裏的鈔票也都在增長。

從為生活而工作到可以把工作當生活的一部分,謝天花了20年時間。他說,前10多年,和大多數人一樣,他拚命工作,努力賺錢,真正的變化是在後麵幾年。“我告訴自己,賺錢不應是生活的目標,如果永遠都在擔心下一刻沒錢賺,我的生活根本沒有質量可言。”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裏,他為自己做了財務規劃:一方麵對自己以前積蓄的財產做梳理,去掉保險支出之後,他進行了一些長期回報的投資;另一方麵,他又和朋友合作辦了幾家公司,他主要以專家顧問身份為朋友提供一些谘詢服務。財務上的自由,帶給謝天工作一種全新的麵貌。

曾經有人總結人們在財務困境中掙紮的主要原因是:人們雖然在學校裏學習多年,卻沒有學到任何關於金錢方麵的知識。其結果是,人們隻知道為金錢而工作,但從來不學著讓金錢為自己工作。

從現在開始,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人生,那麽你就有必要為你的財務負起責任,否則你的一生隻會聽從別人的命令。如果你相信“貪財乃萬惡之源”,你將永遠是金錢的奴隸;而如果你相信“貧困才是萬惡之本”,那麽你就有機會成為金錢的主人。

成功的華爾街投資者、《如何成為億萬富翁》一書的作者馬丁·弗裏德森提出了一個觀點:全神貫注、集中注意力,是億萬富翁與眾不同的一個特征。他們必須關注風險,但那還不夠。核心在於控製一塊資產,不一定要廉價獲得。很多人能夠理解並遵循低買高賣的法則,但超級富豪的法則是,控製一塊資產並增加它的價值。從個性角度講,就是盯住目標,就像有人立誌要成為奧運冠軍一樣。

記得《新約·馬太福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

國王回來時,第一個仆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他10座城邑。

di二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5座城邑。

di三個仆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裏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仆人的一錠銀子也賞給第一個仆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擁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

看看我們周圍,可以發現許多馬太效應的例子。朋友多的人會借助頻繁的交往得到更多的朋友;缺少朋友的人會一直孤獨下去。金錢方麵更是如此,即使投資回報率相同,一個比別人投資多10倍的人,收益也多10倍。

我們要學會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奴隸。養成合理用錢的習慣,有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理性地對待金錢,用到有利於全麵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既會賺錢又會花錢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們享受到了金錢所帶來的快樂。人的富貴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是沒有永恒實在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