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恬淡平和的心境

生氣是人的天性,人人都有火氣,每個人都有生氣的時候,但是生氣就好比用自己的腳去踢石頭,最後疼的隻會是自己。要想使自己不生氣其實不難,當生氣的時候,你得千方百計地想辦法給自己消氣。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生短短幾十年,為什麽不讓自己活得瀟灑一點,開心一些,何苦總為一些小事而生氣或焦慮呢。遇到被人誤解或中傷的事情,裝裝糊塗,他人氣我我不氣,一場是非之爭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你也落得瀟灑。

“為小事而生氣的人,生命是短促的。”這是美國成人教育家卡耐基勸人少生氣時說的一句至理名言。

古時有一個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自己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地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鎖上鎖就走了。

婦人氣得跳腳大罵,抱怨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過了一會兒,婦人就開始哀求起來,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於沉默不說話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隻為我自己生氣,我怎麽會到這地方來受這份罪。”

“連自己都抱怨的人怎麽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

“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麽?”

“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並未消逝,還壓在心裏,爆發後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氣。”

“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高僧:“大師,什麽是氣?”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於地。婦人視之良久,頓悟,叩謝而去。

一個人如果有了輕易就生氣的壞性格,在生氣過後還想著抱怨,這樣不僅浪費時間,也不能在這個社會更好地發展。英國哲學家培根曾說過:“一件爭執或侵害的行為,不過是犯法而已。而對這種行為的報複,根本是侵奪了法律的權威與尊嚴。從另一方麵來說,假如一個人實施報複的手段,他便和他的敵人同樣壞。”事實上,生氣時的爭執隻是浪費時間,生氣隻會讓焦慮升級。

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中描寫過不少因生氣而疾病纏身,或因心胸狹窄被活活氣死的人,其中較典型的有兩位:一位是《三國演義》中東吳的三軍統帥周瑜,在與諸葛亮的三次鬥智鬥勇中均遭失敗與羞辱,氣得舊病複發,一命嗚呼,臨死前仰天長歎:“既生瑜,何生亮!”另一位是《紅樓夢》中的林妹妹,平日就愛為小事生氣,身體一直欠佳,得知深愛著的賈寶玉將與情敵薛寶釵結婚時,氣得口吐鮮血,臥病不起,在賈寶玉結婚那天命赴黃泉。

所以,無論你遇見什麽難事,都不要輕易動怒,生氣如同人下樓不知從樓梯往下走,而是抱頭往下滾那樣愚蠢。

假如你想快快樂樂地生活,就必須在麵對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取得平衡,不要動不動就生氣或焦慮。我們應該學會控製自己,養成不輕易為小事而生氣的性格,更好的是盡量做到不焦慮。

當然,我們更不能因為生氣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萬一碰上了讓自己生氣的事,先學會說“沒關係”。生氣的確是在做一件傻事,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別忘了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根據自己的選擇來行事的權利。遇上了特別令人氣憤的事,也要“戒”字當先,戒除惱怒。

就人生的幸福和苦難而言,沒有超越自我的氣概、內視自守的精神品質,就不會在苦難的脅迫下,保持一個談笑自如的我;沒有對世情的徹悟、灑脫的生命情懷,也就不會在幸福的包圍中,保持一個恬淡平和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