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是低情商的表現

人在麵臨困境的時候,不要抱怨命運。因為抱怨不但會讓自己內心痛苦不堪,而且在怨天尤人的憤怒情緒中,隻會把事情搞得越來越糟,再次錯過解決問題的機會。抱怨除了使自己對待他人的態度很惡劣以外,還會令自己一事無成。

哈佛學者說:“有所作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則是無所作為,是逃避責任,是放棄義務,是自甘沉淪。”不管我們遇到了什麽境況,喋喋不休地抱怨注定於事無補,甚至還會把事情弄得更糟。所以,不妨用實際的行動來打破正在桎梏你的藩籬,用行動為你的抱怨畫上一個完美的休止符。

艾麗和密娜達都是通用公司內勤部辦公室的職員,有一天她們被通知一個月之後必須離崗,這對兩個年輕姑娘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第二天上班時,艾麗的情緒依舊很消沉,委屈讓她難以平靜下來。她不敢去和上司理論,隻能不住地向同事抱怨:“為什麽要把我裁掉呢?我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工作。這對我來說太不公平了!我也沒做錯什麽。我真是倒黴啊!”同事們都很同情她,不住地安慰她。當第三天、第四天,艾麗依然不停地抱怨時,同事們開始感到厭煩了。

而密娜達在裁員名單公布後,雖然哭了一晚上,但第二天一上班,她就和以往一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當關係比較好的同事悄悄安慰她時,她除了表達感謝,還在誠懇地進行自我反省:“一定是我某些地方做得還不夠,所以,這最後的一個月裏,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工作,這是一個很好地讓自己反思的機會。”所以,在離職之前的一個月中,她仍然每天非常勤快地堅守在她的崗位上。

一個月後,艾麗如期下崗,而密娜達卻被從裁員名單中刪除,留了下來。內勤部的主任當眾傳達了老總的話:“密娜達的崗位,誰也無可替代,像密娜達這樣的員工,公司永遠不會嫌多!”

密娜達無疑是一個高情商的人,她拒絕抱怨,而是用行動保住了工作。沒有人喜歡抱怨者,正如沒有人喜歡自大狂。經常抱怨的人,不但會招致他人的反感和厭惡,而且極易使自己淪為負麵情緒的奴隸,進而遮住人生燦爛的陽光,阻斷事業輝煌的道路。

也許貧困的生活像枷鎖一樣困擾著我們,沒有親朋好友,無依無靠地生活在異國他鄉。我們急切地希望減輕自己身上沉重的負擔。然而,仿佛陷入黑暗的深淵之中,我們無法找到出路,於是,我們開始不停地抱怨,感歎命運對自己的不公,抱怨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老板,抱怨上蒼為何如此不公,讓我們遭受貧困和痛苦,卻賜予他人富足和安逸。

停止你的抱怨吧!讓煩躁的心情平靜下來。你所埋怨的並不是導致你貧困和痛苦的根源,根本原因就在你自身。你抱怨的行為本身,正說明你倒黴的處境是咎由自取。喜歡抱怨的人在世上是沒有立足之地的,而煩惱憂愁更是心靈的殺手。缺少良好的心態,就如同收緊了身上的鎖鏈,將自己緊緊束縛在黑暗之中,隻有把抱怨趕走的人,才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古希臘有一位國王,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勢、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但他並不快樂。他可以主宰自己的臣民,卻難以操控自己的情緒,他常常發火,莫名其妙的焦慮和憂鬱不時地讓他悶悶不樂、寢食難安,他不明白這是什麽原因,這樣的情緒讓他痛苦不堪。

於是,他召來了當時最負盛名的智者蘇菲,要求他找出一句人間最有哲理的箴言,而且這句濃縮了人生智慧的話必須有一語驚心之效,能讓人勝不驕、敗不餒,得意而不忘形、失意而不傷神,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蘇菲答應了國王,條件是國王要將佩戴的一枚寶石戒指交給他。幾天後,蘇菲將戒指還給了國王,並再三勸告他:不到萬不得已,別輕易取出戒指上鑲嵌的寶石。沒過多久,鄰國大舉入侵,整個城邦陷於敵手,於是,國王四處逃命。

有一天,為逃避敵兵的搜捕,他藏身在河邊的茅草叢中,當他掬水解渴,猛然看到自己的倒影時,不禁傷心欲絕——誰能相信如今這個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人,就是那個曾經氣宇軒昂、威風凜凜的國王呢?

就在他雙手掩麵,欲投河輕生之際,他想到了戒指。他急切地摳下了上麵的寶石,隻見寶石裏麵鐫刻著一句話——一切都會過去。頓時,國王的心頭重新燃起希望的火花。從此,他忍辱負重、臥薪嚐膽,重招舊部並東山再起,最終趕走了外敵,奪回了王國。

當他再一次返回王宮後,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將“一切都會過去”這句箴言,鐫刻在象征王位的寶座上。後來,他被譽為“最有智慧的國王”而名垂青史。

這個國王一開始是情緒的奴隸,當他是一國之君的時候,不時地抱怨、鬱悶。然而當他一無所有的時候,他卻戰勝了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最終成為最有智慧的國王。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麽,就別抱怨老板不給你機會,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那些喜歡大聲抱怨自己缺乏機遇的人,往往是在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成功者不善於也不需要尋找借口,因為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負責,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更能理智地接受失敗。

有一點我們必須要知道:抱怨於事無補,並且隻會讓自己的情緒變得更糟。那些終日抱怨的人,是沒有辦法獲得成功的。

威爾·鮑溫曾經接受一家電台晨間節目的采訪,采訪結束後與工作人員聊天時,一位播音員對他說:“我是靠抱怨維生的,而且我靠抱怨獲得了非常高的薪水。”

鮑溫問他:“如果把快樂分成從一到十這十個等級,你在哪個等級呢?”

很明顯,他愣了一下,幾秒鍾之後他傷感地問鮑溫:“有負數可以算嗎?”

那一刻,鮑溫感受到了這位“高薪”播音員內心的不安。

其實,曾經有一段時間,鮑溫也像那位播音員一樣,內心充滿忐忑。所以他總是想用自己的大嗓門、抱怨和對他人的指責來壓抑心裏的不安。當鮑溫的第一任妻子離開時,她告訴鮑溫在他的身邊從來沒有安全感,這令她身心交瘁。

從那天開始,鮑溫進行了認真的反省。多年以來,他一直試圖改變身邊的一切以變成一個有安全感的人,但是長時間的思考之後,他才豁然明白:有安全感代表接受事物的原貌,而不是試圖改變它。

對於一個常常抱怨的人來說,不安的情緒是他們在每天的生活中必然要承受的,以至於漸漸成為不可言說的習慣。

那些內心踏實的人,往往能夠認同自己的長處,接受自己的缺點,悠然自得,從來不會透過他人的目光來肯定自己。而沒有安全感,內心充滿不安的人?常常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他們或者將自己的成就昭告天下,以博得讚賞,或者反複訴說不幸的遭遇,以換取同情,久而久之,他們習慣了用各種方式掩飾自己的不安,而終於成為一個愛抱怨的人。

所以,真正有安全感的人能夠誠實麵對自己的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他們不會壓抑自己內心的種種情緒,而是會自然而然地接受所有痛苦的情緒帶來的不適,一旦內心真正接受了,自然不需要再通過其他的途徑來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