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效應:即使錯了也有人陪著

羊群效應也叫從眾效應,是指人們經常受到多數人影響,而跟從大眾的思想或行為。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喜歡隨大流。

為什麽叫“羊群”而不是“狼群”或其他什麽群呢?這是因為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有人在在一群羊前麵橫放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之後,那人將把那根棍子偷偷撤走,後麵的羊走到這裏,仍然像前麵的羊一樣,向上跳一下——盡管攔路的棍子已經不在了。

動物如此,人也不見得更高明。在網上有一個叫“電梯心理實驗”的視頻,實驗人員用偷拍的方式,記錄了這麽幾個片段:

片段一:電梯門打開,一個紳士模樣的人(對實驗不知情)麵朝電梯門站著。實驗人員男甲和女甲前後進入電梯,背朝電梯門站著。正當紳士感覺到有點奇怪時,實驗人員男乙又進來了,他進來後毫不猶豫地背朝電梯門站著。麵對電梯門方向站著的紳士,摸摸鼻子,摸摸額頭,眼睛滴溜溜地轉了幾下之後,終於作出決定:背朝電梯門站著。

片段二:同樣的方式,三個實驗人員的一致行動,令一個中年白領男也轉過了身子,背朝電梯門站著。

片段三:實驗人員增加到三男一女,這時,這四人不僅可以通過一致行動讓不知情的男青年一會兒背朝電梯門,一會兒麵向電梯側麵。更神奇的是,三個男性實驗人員一會兒取下禮帽,一會兒戴上,不知情的男青年也跟著將自己頭上的禮帽取下,戴上。

我們都知道,坐電梯一般都習慣麵對電梯口。這個根深蒂固的習慣,在三個人麵前那麽不堪一擊。而當影響者增加到四個,被影響者戴帽子的行為也變得不由自主了。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參加會議,進會議室發現已經座無虛席,沒有地方落座。他靈機一動,喊了一聲:“地獄裏發現石油啦!”這一喊不要緊,天堂裏的石油大亨們紛紛向地獄跑去。很快,天堂裏就隻剩下那位後來的了。這時,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過去,莫非地獄裏真的發現石油了?於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獄跑去。

以上是一則笑話,笑話中蘊含了深刻的道理。石油大亨原本就心知肚明的假話,在大勢麵前居然也失去了自己的清醒。大多數人都覺得隨大流是一種穩妥的路子,認為那麽多人的判斷應該不會錯,即使走錯了也有很多人陪著,這就是羊群效應的心理基礎。

職場上的“羊群行為”比比皆是。 2008年金融危機中,金融業遭遇滑鐵盧,成為裁員“重災區”,就職金融業風光不再。2011年,市場終於徹底擺脫了危機的影響,金融、IT、電子商務等行業又恢複了生機,大學畢業生們轉而又一窩蜂奔著這些行當而去;“公務員熱”已成中國社會一大現象,每年百萬大軍蜂擁而至,創造了千分之一錄取率的奇跡……這些人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興趣與特長在哪裏,隻是盲目地隨大流。我們應該去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事業,而不是所謂的“熱門”工作。“熱門”的職業不一定屬於我們,如果個性與工作不合,努力反而會導致更快的失敗。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當然也沒有兩個人的生活、愛好是完全相同的。誰都需要有自己的生活。無論你是幹什麽的,是看大門、搞收發,還是做中層管理工作,不論職位高與低、輕與重,你成功的關鍵就是找準自己的位置,所言所行與自己的位置相符相宜,並且讓你的領導知道你、肯定你和認可你。

此外,生活中的羊群效應也是數不勝數。街頭巷尾隻要有一圈人圍觀,馬上就是兩圈三圈人——管他們在圍觀什麽。如果你做一個類似於電梯心理實驗的實驗,找一群人圍觀一棵平常的樹或什麽的,保管圍觀人數據增。就是那些地攤騙子,也懂得利用羊群效應,一個農民打扮的人在賣“剛挖出來”的假古董,也曉得找一些同夥假裝圍觀、討價還價。那些利用撲克牌、象棋或繩索小魔術的騙子,圍觀參與的多半都是同夥。這些假裝的“羊群”,在引誘那些不知情的羊入局。

創業也是如此,看到一個公司做什麽生意賺錢了,所有的企業都蜂擁而至,上馬這個行當,直到行業供應大大增長,生產能力飽和,供求關係失調。近期的光伏產業、造船業、風電業,莫不是如此,一哄而上之後,一片狼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