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及時排解不良情緒

人在一生中會產生數不清的意願和情緒,但最終能實現、能滿足的卻為數不多。對那些未能實現的意願和未能滿足的情緒,千萬不能硬生生地壓製下去,而是要千方百計地讓它宣泄出來,這樣既有利於我們的身心健康,又有助於提高工作效率。

一天,國防部長斯坦頓走進了林肯的辦公室,怒氣衝衝地對林肯訴說道,一位少將用侮辱的話指責他偏袒一些人。林肯聽了,建議他寫封信針鋒相對地反駁,並說:“你也可以狠狠地刺痛他一下啊。”斯坦頓立即寫了一封措辭很強硬的信拿給總統看,林肯看後,大聲說道:“對了,對了。寫得好!嚴厲地批評他一頓,這是個最好的辦法。”

但是當斯坦頓把信疊好,準備放進信封時,林肯立即阻止了他,問道:“你打算怎樣處置它?”“寄出去呀。”斯坦頓很自然地說道。

“不要胡鬧,”林肯大聲說,“你不應把信寄出,快把它扔進火爐中去吧。每次當我發火時,我就盡情地寫封信發泄發泄,寫完後就把它扔了。我每次都是這樣做的,效果非常顯著。當你花了許多時間把它寫好後,怒氣便已消了一大半了,變得心平氣和了。那麽現在請再寫第二封信吧。”國防部長恍然大悟,十分感激總統的指點,他從林肯這裏學會了通過宣泄控製情緒的好辦法。

情緒的宣泄能夠補償自己失掉的麵子,適當的宣泄如同心理排毒。當我們有憤怒、不滿、抱怨等不良情緒時,及時的宣泄有利於身心健康,會讓我們感覺到平心靜氣,麵子也不再那麽難堪,惱怒的事也不再那麽討厭。心理學上的“霍桑效應”指的就是一種情緒的宣泄,它源於一次著名的管理研究。

美國芝加哥郊外有一個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稱作霍桑工廠。這個工廠擁有較為完善的娛樂設施、醫療製度和養老金製度。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個工廠的員工經常對自己的待遇喋喋不休地抱怨,以至於影響了工作效率。為了探尋原因,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於1924年11月組織了一個調查小組,對霍桑工廠進行了一係列的試驗研究。在這些研究試驗中,有一個被稱作“談話試驗”的重要環節,即專家們在曆時兩年多的時間內,分別與工人們進行推心置腹的談話,耐心傾聽他們對待遇、環境等方麵的意見和不滿,並將他們的言論記錄在案。

令人驚訝的是,經過“談話試驗”後,霍桑工廠的工人們不再抱怨,幹活時更加努力,效率也大幅提高。原來,工人們在長期的工作中,對工廠的各種規章製度、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方麵心生不滿,這些不滿情緒得不到及時宣泄,經過長年累月的積累後演變為抱怨、抵觸等負麵情緒。他們將這種情緒帶到工作中,自然影響了工作的效率。而“談話試驗”使他們將這些不滿都盡情地宣泄出來,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幹勁倍增。於是,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奇妙的現象稱為“霍桑效應”。

美國《讀者文摘》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深夜,一位醫生突然接到一個陌生婦女打來的電話,對方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恨透他了!”

“他是誰?”醫生問。

“他是我的丈夫!”

醫生一驚,於是禮貌地告訴她:“你打錯電話了。”

但是,這位婦女好像沒聽見似的,繼續說個不停:“我一天到晚照顧4個小孩,他還以為我在家裏享福。有時候我想出去散散心,他卻不肯,而他自己天天晚上出去,說是有應酬,誰會相信……”

盡管這位醫生一再打斷她的話,告訴她,他並不認識她,但是她還是堅持把自己的話說完。最後,她對這位素不相識的醫生說:“您當然不認識我,可是這些話憋在我心裏很久了,現在我終於說出來了,我舒服多了。謝謝您,對不起,打攪您了。”

誠然,能否收放自如地控製自己的情緒,是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涵養的標誌。但是,一味壓抑自己的情緒,不良情緒長期得不到宣泄,會使人們在心理上形成強大的潛壓力,導致精神憂鬱、孤獨、苦悶等心理疾病。一旦這種心理壓力超越了人們的承受能力,甚至會導致精神失常。當然,我們所說的情緒宣泄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那便是不要為了自己的一時之快而傷害其他人的情緒和利益。情緒宣泄是一種較為私密的行為,尤其在公共場合不宜有過激的行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需要情緒宣泄時,盡量不要將他人當作“出氣筒”,不要將自己的不良情緒轉嫁給他人,無端地斥責、謾罵對方。我們可以采取訴苦的方式,這樣更容易博得別人的同情,我們的壞情緒也能得到及時的宣泄。此外,我們還可以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當我們極端憤怒的時候,不妨采取寫日記、聽音樂、散步等對他人無害的方式。

宣泄是為了獲取更好的情緒。選擇一個私密的空間宣泄掉所有的壞情緒,然後精神煥發地走出來。好的情緒能夠幫助我們保持心情的愉悅,從而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工作和學習中。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還能將這份好心情傳遞給他人,獲得好人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