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出對方表達的真實意思

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虎頭蛇尾,更不可半途而廢。因為這隻會讓我們一事無成,懊悔終生。隻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傾聽別人談話也是如此,絕對不能半途而廢。因為語言的魅力就在於其戲劇的轉折性,如果我們根據對方上半句的話去迅速做出反應,它很可能隻是一個引子,又或者隻是一個“陷阱”,這對我們的溝通是非常不利的。

不僅如此,對別人的話聽到一半就給打斷,對他人的意思一知半解,都不是合格的溝通者應該做的事,都是顯得沒禮貌的事。

林克萊特是美國非常著名的主持人。他不但善於溝通,而且更善於傾聽,所以非常受人們喜愛。

有一次,電視台做一檔兒童訪談節目,領導要求林克萊特親自擔任主持。領導認為:“小朋友談話非常難以讓成人理解,這不利於話題的溝通,所以一定要善於溝通的林克萊特親自上陣。”

節目開始了,林克萊特與台上的小朋友們打招呼。為了引起大家的興趣,他故意問在場的小朋友:“大家覺得飛行員這份職業怎麽樣?”有的小朋友說:“很威風,衣服也很酷。”有的小朋友則說:“飛行員需要良好的身體,要求非常嚴格。”

這時,坐在後麵的一個小朋友說:“我的願望就是成為一名飛行員,專門駕駛飛機,為所有人服務。”

林克萊特覺得這個孩子很與眾不同,便接著問:“可是,你知道做飛行員風險很大嗎?”

小朋友卻堅定地說:“我不怕。”

“那如果你駕駛的飛機在天空飛行時,燃料用盡了,引擎即將熄火,這時你該怎麽辦呢?”林克萊特似乎想要與這個小朋友進行深度溝通。

這引起了在場觀眾的好奇,大家都認真地聽著。

小朋友歪著頭想了想:“我會讓其他人坐好,並係牢安全帶,我自己會跳傘,先離開。”台下原本認真傾聽的觀眾,聽到小朋友這樣的回答,忍不住哄堂大笑。有的甚至笑著說:“真是個會為自己著想的孩子。”

可是,那個小朋友看著大家的樣子,急得快要哭出來。林克萊特意識到了孩子還有話要說,便示意大家安靜,繼續問:“為什麽是你自己先跳傘,而不是其他人呢?”

小朋友這才委屈地說:“我要快點去取燃料,我要在飛機降落之前回來,我是要回來救大家的。”

這時,觀眾席全都安靜了,他們在小朋友急切的神態中,似乎看到來自孩子的那份天真與天然的悲憫之情。

林克萊特帶頭鼓起了掌,對觀眾們說:“孩子的想法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我們錯誤地領會了他的意圖。”

在溝通過程中,之所以需要認真傾聽,就是提醒我們,一定要全部理解對方的意思,要從對方的話語中聽出他想要表達的真實感受。而這一點,是大多數人所做不到的。因為我們習慣著急發言,總在聽到他人前半句的表述之後,就急於發表自己的看法。殊不知,我們可能因此就讓傾聽半途而廢,進而曲解了對方的意思。

對他人的談話進行耐心傾聽,並保持由始至終的禮貌,才是一個善於溝通者應該做的事。這種行為本身不但表現我們良好的個人修養,也同樣能滿足談話者符合自我邏輯的講話方式。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有不求甚解的習慣,因為在他們看來,說話比傾聽更能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對於一個善於溝通的人來說,這是很要不得的想法。因為在我們對他人的談話不求甚解就打斷他時,很容易讓傾聽半途而廢,而且還會自以為是地將自己的意思折射到他人所說的話中去。這會對談話者所講的內容產生很大誤解,也會導致談話者對我們心存成見。

想要成為一個善於溝通的人,我們首先要做到耐心,不要在傾聽他人講話時半途而廢。自古以來,尊重是相互的,我們耐心傾聽他人的整個談話過程,是對談話者的尊重。而當談話者獲得尊重之後,也會將相應的尊重回饋於傾聽的我們。這才是讓溝通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這才能讓我們有機會達到溝通的目標。每一個想要成為善於溝通者的人,都應該時刻記住,傾聽隻是一種溝通方法的名詞概括,它還有著其內在的技巧,這就是“聽的藝術。”如果我們傾聽他人談話習慣隻聽一半,那也就違背了傾聽的技巧,損害了聽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