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皮格馬利翁效應的能量

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作“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學者將其翻譯為“比馬龍效應”“畢馬龍效應”或“期待效應”。它的命名,來自古希臘的一則神話。神話中的皮格馬利翁愛上了自己雕刻的雕像,於是求愛神賜給他一位如雕像般美麗的妻子,愛神答應了他。他回到家後,發現雕像逐漸有了生命的氣息,直至成為真人,於是他就和雕像變成的女子結成了夫妻。

皮格馬利翁效應主要是指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或信任、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這一心理學現象,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以某個小學的某次教學實驗來證實的。

在羅森塔爾的示意下,小學校長找來兩位老師,對他們說:“根據過往的教學表現來看,你們二位是本校最優秀的教師。現在,為了獎勵你們,學校特地從全校學生中挑出了最聰明的學生,分成兩個班,交由你們教導。一定要記得,這些孩子的智商是全校同齡孩子中最高的。另外,尤其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麻煩,你們平時怎麽教學生,今後就怎麽教他們,不要有特殊待遇,更不能讓孩子或家長察覺到這是一批特意被選出來的孩子。”對於最後一點,校長千叮嚀萬囑咐後,才讓兩位教師離開。

能夠教導全校最聰明的孩子,兩位教師的心情自然十分愉悅。此後,雖然他們遵照校長的囑咐,並沒有給予孩子們“特殊照顧”,但他們自己在工作上更加認真,對待孩子們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可謂精益求精。

一年以後,學校舉行了測試。在這次測試中,這兩個班學生的成績,是同級生中最好的,甚至比其他班學生的分數值高出好幾倍。這時,校長找來兩個老師,飽含歉意地對他們說:“真抱歉,我不知道該怎麽跟你們說。但是,我想還是應該告訴你們真相。你們班裏的孩子,沒錯,就是我曾說過的百裏挑一的孩子,其實,他們並不比其他學生聰明,也不比其他學生笨,他們和其他孩子的智商並沒有很大的差距。”

兩位老師聞言一怔,沒料到是這樣。但轉念一想,能有這樣的成績,是因為自己秉承了一貫的高質量教學表現。正當此時,校長又開口了:“另外,我還需要再一次向你們道歉。從以往的綜合表現來說,你們也並不是本校最優秀的教師,這次隻是從所有教師中隨機抽選了二位。”

從這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兩位普通的教師,一群普通的學生,之所以能夠創造出如此傲人的成績,正是因為受到了皮格馬利翁效應的影響。校長開頭的話,表明校方對兩位教師寄予了深深的厚望。而兩位教師因為學校對於自己的肯定,因為學生“突出的”智商,也對學生們寄予厚望。在這雙層的期待下,教師和學生都有了充足的動力,使得他們努力向上,積極改變、完善自我。就這樣,原本普通的教師,做出了優秀的教學表現;而原本普通的孩子,成了學校裏成績最優異的孩子。

讚美和期待,具有巨大的能量。當一個人獲得了他人的讚美或期待時,他便會覺得自己受到了社會支持,自我價值增強,從而變得更加自信、自尊。這種自信,會成為他奮發向上的原動力;而這種自尊,能夠不斷鞭策他,讓他盡己所能地去配得上對方給予的信任。因為在他的潛意識中,他不願意因自己達不到對方的標準而使對方失望,從而失去從對方那裏獲得的社會支持。

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我們讚美一個人時,不僅能使對方獲得積極向上的力量,也能更好地發展雙方的關係。因為在一般人眼中,一個讚美他的人,就是肯定了他價值的人;而對於肯定自己價值的人,人們通常更容易感到親切,更願意與之來往。更重要的,是人們都不願失去來自他人的社會支持。因為這種“不願失去”,使得人們在無形中產生一種依賴感,而這種依賴感,能夠迅速拉近彼此間的距離。那麽,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又該怎麽做,才能不辜負皮格馬利翁效應給我們的啟示,將其合理利用起來呢?

1.真誠讚美

當我們讚美、誇獎一個人時,不論對方優點多少、成就大小,我們讚美的內容和力度,可以略微誇大,但必須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並且在誇獎時表現出自己的誠意。過分、虛假的讚美,隻會讓人覺得我們為人虛偽,另有目的,或是“馬屁拍在馬蹄上”,鬧得雙方不悅,甚至交惡。

2.選擇讚美

這裏說的“選擇讚美”,是指讚美他人時要有針對性,讚美應有明確的方向。而這個方向,應該指向被讚方感興趣、引以為傲的事物,並且最好獨樹一幟,有自己的特色。例如,一個功成名就多年的企業家,你誇他生意做得大、經商頭腦好,這些話早已有無數人在他耳邊說過,他聽來不至於厭煩,但也不至於十分得意。但如果你誇他愛車保養得好、領帶和襯衫搭配的品位高,他或許會更加得意。而你的讚美,也成為眾口一詞中的一抹亮色。

3.大聲讚美

中國是個含蓄的國度,國人多內斂低調,也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即便心中對於雙親、伴侶、子女、同事、上級充滿敬慕或讚許之情,卻總是難於啟齒,覺得“沒必要”“不好意思”,自動放棄了拉近彼此距離的機會,有時甚至導致誤會頻生,關係僵化。我們應該意識到,從某個角度來說,讚美是一項本少利多的情感投資。該讚美時,我們就應該真誠熱情地表達出我們心中的讚賞,不必吝嗇,更不必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