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思考替人著想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耶穌說:“你要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要怎樣對待別人。”

這兩句名言是換位說話的準確注解。說話有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技巧。世界上沒有說不好的話,關鍵看你會不會轉變一下思想,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先想想別人。

卡耐基曾用某旅館大禮堂講課。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租金要提高3倍。卡耐基前去與經理交涉。他說:“我接到通知,有點震驚,不過這不怪你。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麽做。因為你是旅館的經理,你的職責是使旅館盡可能贏利。”緊接著,卡耐基為他算了一筆賬,將禮堂用於辦舞會、晚會,當然會獲大利。“但你攆走了我,也等於攆走了成千上萬有文化的中層管理人員,而他們光顧貴旅社,是你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的活廣告。那麽,哪樣更有利呢?”經理被他說服了。

卡耐基之所以成功地說服了經理,在於當他說“如果我是你,我也會這麽做”時,他已經完全站到了經理的角度。接著,他站在經理的角度上算了一筆賬,抓住了經理的興奮點——盈利,使經理心甘情願地把天平砝碼加到卡耐基這邊。

其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犯的錯誤往往來自隻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問題。為了避免這樣的錯誤,就得學會換位思考,並在此基礎上調整行為的方式。換位思考就是完全轉換到對方的角度思考,從而更理解人、寬容人,就是要求在觀察處理問題,做思想工作的過程中,把自己擺放在對方的角度,對事物進行再認識、再把握,以便得到更準確的判斷,說出的話也才能真正說到別人的心窩裏。

聖經裏有這樣一個故事。一次,大家要砸死一個**女子。耶穌說:“可以,可是你們每個人都要捫心自問,誰沒有犯過錯誤,那他就可以動手。”在場的每個人都問心有愧,最後誰也沒有砸她。為何所有人都在耶穌的這個問題前變得不敢動手了呢?因為沒有一個人有動手的資格——隻要想到自己原來也有可能犯錯,就能同情這位女子了。

即使是最沒本事的人,在責備別人時往往也能夠大發議論;即使是最聰明的人,在對待自己的缺陷時也往往糊塗。我們隻要經常用指責別人的態度來要求自己,用寬恕自己的心思去對待別人,怎麽可能沒有大進步呢?

兒時常做一種遊戲:兩腿叉開,頭向下從**往後看過去。本來習以為常的鄉間景色便有了新意,讓人百玩不厭,常玩常新。成年後多了些社會生活經驗,又讀了些書,知道那種看似簡單的遊戲實際上蘊藏著並不簡單的道理:換位思考。

仔細想來,生活中諸多不快、諸多矛盾的引發,未必都有多麽複雜、多麽嚴重的理由,如果能夠互相理解,或許就根本不會發生。而換位思考就是達到互相理解的一種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