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方式要巧妙,保護對方自尊心

西方學者馬斯洛在研究人的生存需要的五個層次時,把尊嚴放在了較高的層次裏,保護自己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是每個人深層次的需要。很多的時候,人們在批評別人時其實是對別人尊嚴的挑戰,很容易激發別人的反感和憎惡,所以在批評別人時一定注意保護好對方的自尊心,運用巧妙的批評方式,才能讓對方樂於接受。

宋朝時有個官員叫張詠,聽說寇準當上了宰相,對其部下說:“寇公奇才,惜學術不足爾。”這句話一語中的。張詠與寇準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個機會勸勸老朋友多讀些書。因為身為宰相,關係到天下的興衰,應該有更好豐富的學識。

恰巧時隔不久,寇準因事來到陝西,剛剛卸任的張詠也從成都來到這裏。老友相會,格外高興,寇準設宴款待,在郊外送別臨分手時,寇準問張詠:“何以教準?”張詠對此早有所考慮,正想趁機勸寇公多讀書。可是又一琢磨,寇準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能直截了當地說他沒學問。張詠略微思考了一下,便慢條斯理地說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當時寇準弄不明白張詠這話是什麽意思,可是老友不願再多說一句,言訖而別。回到相府,寇準趕緊找出《漢書?霍光傳》,他從頭仔細閱讀,當他讀到“光不學亡術,諫於大理”時,恍然大悟,自言自語地說:“此張公謂我矣!”書中所描述的霍光,正是當年任過大司馬、大將軍要職,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輔佐漢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學習,不明事理。這與寇準有某些相似之處。因此寇準讀了《霍光傳》,很快明白了張詠的用意,感到從中受益匪淺。

寇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為人剛毅正直,思維敏捷,張詠讚許他為當世“奇才”。所謂“學術不足”,正是指寇準不大注重學習,知識麵不寬,這就會極大地限製寇準才能的發揮,因此,張詠對寇準多讀書以加深學問的批評是既客觀又中肯。然而,說得太直,對於剛剛當上宰相的寇準來說,麵子上不好看,而且傳出去還影響其形象。張詠知道寇準是個聰明人,給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的贈言讓其自悟,何等婉轉曲折,而“不學無術”這個連常人都難以接受的批評,通過一種委婉方式,使當朝宰相也愉快地接受了。張詠這一“借書言事”的妙招著實讓人敬佩,他不但保護了身為宰相的寇準的尊嚴,也使老朋友能夠從批評中醒悟,從而獲益良多。寇準作為北宋名相與張詠的這一勸諫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