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中存在著機會

有人在危險中看到機會,有人在機會中看到危險。

1999年8月,SOHO現代城的36名銷售員被高薪集體挖走(這個人數占了銷售隊伍的70%)。知道消息後的第一個晚上,潘石屹一夜未眠,他在考慮是找媒體控訴還是打落牙齒和著血吞下。最後他選擇的是打落牙齒和著血吞下,因為“家醜不可外揚”。

但在第二天晚上,潘石屹發現“家醜”已經有人打算幫他外揚了。他聽說挖人的公司要找媒體來開新聞發布會,要宣布現代城已經不行了,總經理也要跑的消息。

這個消息顯然比銷售員被集體挖走更具有殺傷力。潘石屹不能再任由事件發展下去了,他決定主動出擊,放手一搏。於是,潘石屹連夜寫了一封信,題目叫做《現代城的四名銷售副總監被高薪挖跑了》。第二天,幾家京城有影響力的媒體都以半個版廣告的形式刊登了這封信。

挖人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各種討論長時間占據各種報刊的顯著位置,連中央電視台等很“牛”的媒體也紛紛跟進,掀起了一場媒體曝光的盛宴。就這樣,現代城在一夜之間為大眾所熟悉,不少打算置業的人開始對於現代城產生了進一步了解的欲望。對於潛在的消費者來說,現代城的人被挖走了,顯然不如現代城本身的品質更為重要。結果,現代城當年的銷售額達到了18億元人民幣的驕人業績。

挖人事件是發生在現代城開發早期非常關鍵的一件事。說它關鍵不光是因為這件事差點斷送了現代城,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媒體和公眾把大量的注意力投向了現代城和潘石屹,使現代城在北京甚至全國房地產界成了著名樓盤,潘石屹也成了著名人物。可以說,沒有挖人事件,就沒有潘石屹現在的成功。

人之一生,無論你從商、從政還是幫人打工,都不可能總在波瀾不驚中穩步前進。一切都在變化中,當事物發生變化時,必然導致各種危機的出現。如何麵對危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和方法,於是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危機被很多人理解為貶義詞,總覺得是大事不好。其實,危機的出現,隻是表明事物發生變化了。在諸多變化和危機中,很多情況隻是由於我們習慣於事物原來的狀態,因為不適應新的情況而產生出的一種錯覺。事物究竟向哪個方向轉化?是有利還是不利?對誰有利,對誰不利?有利不利還要區分暫時與長久,有利不利也是可以轉化的。如何把握變化,適應變化,利用變化,這才是每個人所要關注和重視的,任何消極的心理和態度都於事無補。

潘石屹對傳統的中國哲學有一定研究。“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類似的禍福觀,在傳統哲學中比比皆是。對於“危機”而言,當危險、危害出現的同時,也伴隨機遇和機會的來臨。任何事物隻要發生變化,必然隱藏著新的機遇和機會。

經曆過挖人事件的潘石屹,在後來處理類似的危機時更加得心應手了。次年開春,現代城又出現廣受關注的氨氣事件,這次社會輿論在一開始就完全站在了業主一邊,情形對SOHO現代城和潘石屹極為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潘石屹果斷地主動出擊:一是向所有受害住戶表示道歉並接受住戶退房;二是支付住戶所繳房款的雙倍利息。但有的業主以房價已經升值為由不同意“無條件退房”。2000年8月,《北京晚報》首先刊登了“潘石屹向受損客戶道歉”的文章。潘石屹在文章中首先對所有受損失的住戶表示誠摯的歉意;其次,他表示希望通過法律途徑有一個公正的裁決;最後,潘石屹向社會廣泛征求消除氨氣更有效的辦法。此文一經麵世,各媒體、電視台也紛紛從不同角度對現代城的氨氣事件進行了報道,現代城第二次成為大規模報道的焦點。在通過媒體澄清事實並向受害業主道歉後,潘石屹緊接著又召開了有媒體參加的除氨設備公開招標活動,來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19家生產銷售空氣淨化產品的廠家參與了這次招標會。安裝了除氨設施以後,潘石屹又向安裝了設備的家庭補償耗電費。事情到此還沒完,2001年4月21日,現代城又一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前來領取新房鑰匙的六號樓每位住戶提出了綠色承諾,向他們頒發了一張由北京市勞動保護研究所出具的每戶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合格的證明。第二天,《北京青年報》刊登了配有這張照片的大篇幅報道《現代城首推綠色承諾》,其他多家媒體也對此事進行了報道。這場危機,曆時一年多,最終以潘石屹得意的笑容而告收場。

潘石屹在北京房地產市場十幾年的打拚,經曆了很多次大大小小的危機。光現代城從啟動到入住,凡是能讓項目死亡或名譽掃地的事,潘石屹幾乎都遇見了:銷售部門的集體跳槽、氨氣事件、打人事件、拆牆事件……林林總總,不絕於耳。換了其他人,可能早已被逐出市場,該幹什麽幹什麽去了。可潘石屹不僅能一一挺過來,還能在危機中迅速成長、壯大。

事事都會有變化,人人都會遇到危機。危機中有機會,誰明白這個道理,誰就取得了人生的主動權。恐慌、害怕、彷徨、憂慮、抱怨的時候,其實也就是新的機遇和機會來臨的偽裝。就像2008年房地產的低迷,如果應對得當,對於潘石屹來說或許又能成為一個機會。讓我們拭目以待。

所謂危機,就是危險加機會。智者在危險中看到機會,愚者在機會中看到危險。成敗就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