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驢”也會急轉彎

1971年,張藝謀如願地返城進廠後,每天在陝西國營第八棉紡織廠從事紡織原料的搬運工作。搬運是一件純粹的體力活,沒有任何技術含量。張藝謀在進城的短暫高興之後,又陷入了對前途的思考之中。

前途?一個頭戴“黑五類”帽子的人,能給你一份工作就很看得起你了,還講什麽前途?相對於在農村當知青來說,在工廠當青工更能感受到濃厚的政治壓力。張藝謀的家庭出身,連入團都不夠資格,隻能被邊緣化。

不講前途,就這麽混下去算了吧。混,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有些人還能在混中混來樂趣。但張藝謀顯然不是這樣的人,他不願意就這樣混。他希望用其他方式來獲得尊重、尊嚴,以及那萬分之一可能性的前途。

做什麽才不算混呢?張藝謀一開始打算在畫畫上下苦功,畢竟他有一定的底子。在上山下鄉的三年裏,酷愛畫畫的張藝謀便一直隨身攜帶著畫畫的材料和工具,從來沒有讓時間荒蕪。在張藝謀所在的村莊裏,幾乎所有可以塗抹之處都留下了他熱情洋溢的手跡。

回城後,張藝謀更是將所有的閑暇時間花在鑽研畫畫上。一次,他到一個學畫畫的朋友那裏玩。在朋友的床頭邊,張藝謀看到一幅風景油畫,是朋友臨摹的19世紀俄國風景畫家列維坦的《深淵》。因為是真正的油畫而不是印刷品,張藝謀被震懾了。黃昏、池塘、倒影、叢林,色彩迷人的力量和林中空氣的清香,使他的靈魂受到一種巨大的壓迫。他呆呆地坐在那兒看了許久,之後不得不痛苦地承認,要達到朋友的繪畫技巧,對於他來說已經太晚了。

怎麽辦呢?張藝謀在痛苦中苦苦思索,終於思考出了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學習照相攝影。他認為攝影相對來說比自己畫畫更為現實。於是,張藝謀開始攢錢買相機。

1974年,張藝謀終於攢錢買到了一台海鷗牌照相機,據說他曾經因此而賣過血。為了學習攝影知識,他借來文化革命前出版的攝影藝術知識讀物埋頭苦讀。因為書是借來的,不能長久地保存以便時時學習,張藝謀用手抄的方法,一字一句地把幾本書抄了下來。遇上圖表和圖例,他就運用自己的畫畫特長照畫不誤。

為了拍出優秀的風景照片,張藝謀背著相機登驪山、涉八水、臨雁塔、攀西嶽,將八百裏秦川上的山山水水都攝入自己的鏡頭。其中,不少作品發表在《中國攝影》雜誌上。他曾經十一次上華山。從鹹陽到華山,要走十幾個小時的路程,中間要經過西安、孟源、華陰縣,再坐車直達華山。除去來回路上的時間,在山上隻能停留幾個小時。張藝謀十一次登臨華山,都用的是星期六晚上到星期一清晨之間有限的48小時,因為他不能缺勤,更不敢請假。經過四年的癡迷狂熱,反複嚐試,在極端簡陋的條件下學習衝洗擴印,他在黑白照相上已經達到了使專業攝影師也為之吃驚的水平。後來,當他的裱裝工整的攝影作品集送到北京電影學院攝影係老師們手中的時候,老師們個個驚歎。這也是為什麽後來那麽多的人為了他這個人才而竭力奔波的原因。

我們在前一節說過,張藝謀是一頭“一根筋”的強驢,別人是頭撞南山方回頭,他是撞上南山也不回頭。但在這一件事情上,張藝謀出乎意料地轉了一個大彎,放棄了畫畫,轉而學習從未涉及過的攝影。而正是這次急轉彎,給他後來進入北影創造了條件。

那麽,我們如何來看待張藝謀的“強”與“不強”呢?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古人留下的一句著名的治學格言,也是為世人推崇的成才之道。其實,苦學不輟、持之以恒,隻是一個人成才的條件之一,而其他條件,譬如機遇、天賦、愛好、悟性、體質諸項也是缺一不可的。如果你研究某一學問、學習某一技術或從事某一事業確實條件太差,而經過相當的努力仍不見效,那就不妨學會“放棄”,以求另辟蹊徑。

曾有人問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成功的秘訣是什麽?這位企業家毫不猶豫地回答:第一是堅持,第二是堅持,第三還是堅持。沒想到他最後又加了一句:第四是放棄。確實,在一定的條件下,急轉彎式的放棄也可能成為走向成功的捷徑。條條大路通羅馬,東邊不亮西邊亮。尋找到與自己才能相匹配的新的努力方向,就有可能創造出新的輝煌。

人不應當輕言轉向,因為勝利常常孕育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古時的愚公移山,是一種偉大的堅持;當年紅軍長征四渡赤水,也是一種偉大的堅持。明明知道不是敵人的對手,勝利無望,卻硬要雞蛋往石頭上碰,白白去送死,不是太蠢了嗎?這時最好的選擇就是“打不贏就跑”。這不是怯懦,而是一種有大智慧的勇敢:勇敢地承認自己的方向錯了。

人生苦短,韶華難留。選準目標,就要鍥而不舍,以求“金石可鏤”。但若目標不適,或主客觀條件不允許,與其蹉跎歲月,師老無功,就不如學會放棄,“見異思遷”。如此,才有可能柳暗花明,再展宏圖。班超投筆從戎,魯迅棄醫學文,都是“改換門庭”後而大放異彩的楷模。可見,如果能審時度勢,揚長避短,把握時機,放棄,既是一種理性的表現,也不失為一種豁達之舉。

當然,敢於轉向並不是毫不在乎,也不是隨隨便便,而是以平常心對待一切。既要抓住機遇,勤奮努力,又要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難以實現的目標,做到不急躁、不抱怨、不強求、不悲觀。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追求,沒有為之奮鬥的目標。但是人生如果對於完全沒有實現可能的目標仍然窮追不舍,結果不但會無端地浪費時間和精力,而且會因達不到預想目標而煩惱不堪,痛苦不已。正確的態度是:既要有所追求,又要有所放棄,該得到的得到,心安理得;不該得到的,或得不到的則主動放棄,毫不足惜。學會放棄,你就會告別因求之不得而帶來的諸多煩惱和苦悶,就會丟掉那些壓得你喘不過氣來的沉重包袱,就會輕裝前進,就會活得瀟灑和滋潤。

三星創始人李秉喆曾經這樣介紹他的經營之道:“如果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就不要上馬。一旦決定某一種項目,就要全力以赴。如果運作中發現全無勝算,那就趕快退出來。”李秉喆說的是經營企業,其實經營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