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筋的“強驢”

1950年,張藝謀出生於西安市西郊。和多數天才與庸夫一樣,他的第一聲啼哭並不特別,也不嘹亮。出生後,外公為其取名張詒謀。後來因為“詒”字很多人誤讀,由張藝謀自己改成“藝”。

對於自己的成長經曆,張藝謀曾說:“我實際上是被人從門縫裏看著長大的。”之所以被人看扁,原因是家庭出身問題。張藝謀的父親以及兩個伯父都是黃埔軍校的畢業生,大伯1949年遠走台灣,二伯則在心向延安之際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張藝謀母親出身也有“汙點”,因為他母親的父親在國民黨當政時期任過稅務官員。這樣,張藝謀的父母皆屬於“四類分子”,再加上大伯的“台灣關係”,他的家庭可謂政治上的三重“問題”。就這樣,張藝謀一家在近30年裏,一直帶著政治問題的汙點在被壓製與歧視中艱難度日。

到了**,張藝謀這個“四類分子”變成了“黑五類”,繼續在成分的泥潭裏掙紮。1968年12月底,張藝謀和他的中學同學一道上山下鄉當知青,被分配到陝西鹹陽乾縣楊漢公社,開始了他的插隊生活。

1970年,部分知青開始陸續返城。次年9月,張藝謀的初戀情人,也就是後來的妻子肖華幸運地拿到了返城的指標。心急如焚的張藝謀整天泡在縣裏,抱著自己的材料在各個招工單位遊走。

每到一個單位他就展開遊說,說自己會寫文章、會畫畫、會打籃球、會打乒乓球、會遊泳,參加過縣職工籃球賽和遊泳比賽,還拿過名次。為了增加說服力,他隨身帶著自己畫的毛主席像,請招工負責人過目。總之,隻要他能想到的長處,張藝謀都不肯漏掉。但是,他那嚇人的家庭成分,讓所有招工的負責人愛莫能助,唯恐避之不及。

似乎他每敲開一扇門,都是在等待一個已知的、令人沮喪的結果。而橫亙在自己麵前的問題,又是自己所無力解決的。這無疑是令人心灰意冷的。但張藝謀卻仍如強驢一樣堅持著,努力推銷自己,試圖說服對方。

終於,倔強而又多才的張藝謀遇上了負責招工的鹹陽國棉八廠工會主席王閏芝。王閏芝正想找一些文體人才來活躍職工文化生活,因此對張藝謀非常有興趣,便說:“咱們打一場籃球,如何?”於是張藝謀和他打了一場籃球。比賽結束,王閏芝便給了他一張招工表,說:“你去體檢吧!”

張藝謀在鹹陽的陝西國營第八棉紡織廠,一幹就是七年。這七年中,他迷上了攝影,並且很快在攝影圈子裏有了一定名氣。1977年,國家恢複高考。次年,摘了成分帽子的張藝謀,決定報考北京電影學院。這一年,他28歲,一個超大年齡的學生,北影會收他嗎?

強驢一樣的張藝謀根本不考慮這些,他認為這些問題應該是招生老師考慮的。而他自己,隻要努力去做就行。1978年5月,張藝謀爭取到一次出差北京的機會,順便去了趟北影。為了推銷自己,張藝謀隨身帶著自己的攝影集,向負責招生的老師努力地證明自己的才能。看了他的作品集,老師有心接收,但張藝謀的高齡讓他不得不拒絕了——北影招生規定的最大年齡限為22歲。

不過,張藝謀的這次北影之行也沒有白走,拒絕他的老師告訴他:北影在西安設有招考點,他不妨去那裏碰碰運氣。張藝謀聽了,回到西安再次推銷自己。可是,年齡是死規定,人家同樣愛莫能助。

如果是一般的人,事情到了這一步,也基本就死心了。畢竟,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已經努力過了、爭取過了,沒有得到想要的,依照現時流行的說法也就是“無怨無悔”。但張藝謀就有那麽強,他不願意就此“無怨無悔”了事。

怎麽辦呢?張藝謀把自己所有能動用的關係在腦海裏過了一遍,決定通過戀人肖華的姐夫王滌寰,幫自己再活動活動。王滌寰也是一個攝影高手,在北京藝術圈裏有不少朋友。果然,王滌寰找到了和他交情頗深的老畫家白雪石先生,求白老幫忙。白老看了張藝謀的攝影作品,也認為人才難得,就將張藝謀的作品遞交給當時的文化部部長黃鎮。黃鎮同樣非常欣賞,當即指示對於特殊人才要破格對待。這個指示讓張藝謀最終勉強取得了入學資格。

一個環節接著一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掉鏈子,都可能把這個注定在中國電影史上留下濃厚一筆的張藝謀給扼殺在搖籃中。但幸運的是,一切運轉有序而又正常。這場回顧起來讓人捏一把汗的驚險一跳,不禁讓筆者想到:有多少個“王藝謀”、“趙藝謀”們,因為被扼殺而默默無聞呢?他們與張藝謀的差距,絕對不是張藝謀多了那麽一點可以運用的關係,也絕對不是張藝謀的天分更高。而其中至關重要的差距在於:前者沒有鍥而不舍的“一根筋”精神。

從張藝謀返城與進北影這兩件攸關他人生軌跡的大事來看,他不愧是一頭陝西的強驢:一根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這一點也得到了張藝謀的認可。回顧自己的成功之路,張藝謀曾說:“我算是大器晚成,電影學院出來都32歲了,從導第一部戲開始一路都沒跌下來,他們說的那種視覺敏感、現場控製的能力,真的沒有一點天生的,都是在後麵工作中全情投入慢慢積累下來的。”這種積累又來源於“我性格裏的‘一根筋”’。他說:“陝西人就是這樣,質樸、倔強、低調、執著和堅持。這種性格做實事很好,做小事很令人討厭,如果我不拍電影現在肯定一事無成,還是個特招人厭的老頭兒。”

《簡·愛》的作者曾意味深長地說:人活著就是為了含辛茹苦。人的一生肯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於是內心總經受著煎熬,但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勇敢地承擔壓力,堅持地往前猛衝,更能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