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人脈理念

假如有這樣一個選擇題:人際關係中表現自己重要,還是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重要?很多人可能要迷惑了。難道表現自己不正是為了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嗎?這句話本身沒有什麽問題,問題是我們在表現自己的時候往往忽略了自己表現的初衷,而給對方留下了錯誤的印象。因此正確的人際關係理念應該是這樣的:人際交往並不是為了表現自己,而是要給對方留一個好的印象,讓對方覺得自己為人不錯、富有魅力。

圍繞著這樣一個理念,交往會變得很不一樣。我們可以給對方留下什麽樣的印象呢?例如,我是一個可以坦誠交流的人,與人交流起來沒有什麽障礙;別人從和我的交流中可以得到快樂—我們可以采取善意的讚美、恰如其分的建議、發自內心的共鳴,甚至是贈予禮物或者是其他方式,總之是一切可以讓對方感到快樂的方式;還有人生觀方麵彼此高度契合,等等。我們需要深刻地認識到人際關係的核心問題不是為了說服對方和自己的想法一樣,而是需要讓對方吐露心聲,並從中找到可以交流的切入點,加以發揮,為自己的印象加分。

因此,正確的人際關係理念首先體現在滿足他人表達的需要上。傾吐自己的想法,是每個人的本能,不僅我們需要,對方也需要。所以,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不要幼稚地以為,在滿足自己表達願望的同時,就可以建立人際關係了,我們還需要滿足對方傾吐的願望。人際關係是在傾聽中建立起來的,而不是在自己的喋喋不休中。

其次,正確的人際關係理念還體現在處理人際衝突的過程中。學會傾聽,隻是為人際關係的培養建立了一個良好的開始,但是由於人際關係常處於一種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中,因此也比較容易產生人際衝突。這時,我們處理人際衝突的模式就決定了我們以後人際關係的走向。一般而言,和諧的人際關係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人際衝突則常常產生負麵感受。在自然狀態下,人們的行為選擇傾向於追求快樂,回避痛苦。因此,人們都想盡可能地回避這種人際衝突。但是事實上,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人際衝突是難以避免的。價值觀不同、目標不一致、處世風格不同、角色分工不明確、溝通技能不足、資源有限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引發人際衝突。

而我們常說觀念引導行動,一個人如何看待人際衝突,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他會如何去解決人際衝突。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類似的抱怨:“因為某某的錯誤,才會造成這種局麵(引起人際衝突)。”發出這種抱怨的初衷可能是為了所謂的麵子,也可能是出於爭強好勝的心理。殊不知在我們去這樣做的同時也為我們的人際關係埋下了禍端;也有人為了避免人際衝突,選擇忍氣吞聲,做著許多違心和令自己委屈的事情,自己受委屈不說,別人還不領情。這些都屬於對人際衝突的認識不合理所導致的。對於人際衝突,我們需要認識到,人際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合理解決人際衝突是對自己人際交往能力的一種鍛煉。

在樹立了正確的人際衝突觀念後,我們隻需再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就可以有效地化解人際衝突。有人曾經將人際溝通的風格分為被動型、攻擊型和自信型三種類型。被動型的人常常秉持“安全第一”的人生哲學,心理邊界不強,說話聲音柔弱,不願意表達出自己對所遇事情的不滿,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委曲求全來回避人際衝突,但事實上卻會因為過於沒有存在感而招致別人“得寸進尺”。攻擊型的人說話時嗓音洪亮、咄咄逼人,他們總是喜歡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在他們的心裏自己是最重要的。這樣的人心理邊界往往很強,自己的“領地”絕不容許別人隨便踏入。可想而知,從長遠來看,人們也隻能對其敬而遠之。自信型是處理人際衝突時的一種理想型溝通風格。自信型的人在保護自己權益的同時,也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他們注重理性解決人際衝突,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尊重對方,試圖達成共識。在溝通時既不會違背自己的情感和原則,也很注重對方的感受。這種溝通風格有助於人們在互相了解和彼此的**心扉中慢慢成為朋友,化解原本的人際衝突。

顯而易見,自信型的溝通風格正是我們化解人際衝突所需要掌握的。要做到這點,首先,我們需要在交往之前明確自己的利益或者目的,隻有將自己的利益明確,我們的心理邊界才可以彰顯,這樣就建立了自己在衝突中的底線。其次,在溝通中保持自信,學會忠實於自己的感受。一個忠實於自己感受的人,是一個不欺騙自己情感的人,這樣的人最真誠,也最容易贏得他人的尊重。再次,學會認同他人的正確意見。人們常常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正確的意見都是出自自己之口。其實,隻要是意見正確,隻要是有助於彼此之間的交往,這樣的意見究竟出自誰之口又有什麽關係呢?大度地去讚美對方的優點,不僅可以拉近彼此之間的情感距離,同時也容易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自信和誠意。

樹立正確的人際關係理念,還要注意區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避免走入人際交往的誤區。如區別真誠和說實話。我們說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須真誠,不能說假話,更不能虛偽。但是真誠卻不一定等於說實話。舉個例子,當你的一位朋友買了一件她自認為非常漂亮的衣服,高高興興地跑到你跟前,問你: “快看,我這件衣服怎麽樣?”在你看來,這件衣服一點也不符合她的身材和長相,這時你告訴她: “這衣服太糟糕了,根本不適合你穿。”這樣的說法合適嗎?這是一種非常幼稚的做法,隻能存在於未經世事的兒童身上。

而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已經是成年人,不是兒童。成年人會有自己的考量,這時候我們再也不能用“孩提時代的純真”來思考問題了。麵對對方的興高采烈,我們適當地稱讚幾句又有何妨呢?畢竟,人的審美觀是有差異的,你看來不好看的,他人未必也這麽看。再說,我們表達的不僅是對於那件衣服的意見,衣服背後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成年人之間的交往不僅需要真誠,還需要藝術,因為人際交往就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

再者,交往藝術和虛偽也是有差別的。二者的本質區別在於,交往藝術是建立在真誠的基礎上,根本目的是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發展,而虛偽僅僅是為了謀取個人私利。

此外,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還要注意區分友誼和人際交往的區別。不可否認,人際交往可以產生友誼,但是人際關係從其本質上來講隻是代表你與他人之間的關係,可能產生友誼,也可能隻是一種不錯的關係。即使是彼此之間的關係不錯,但也不一定代表著有友誼。因此我們不能將友誼的標準強加在任何一種看似不錯的人際關係之上。在尚未確定二人之間是否存在友誼時,我們不能希望別人像友人一樣主動地關心和理解自己。

我們要始終明白友誼和人際關係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人際關係建立在人際交往中,是人家為了達到一定的目標而在彼此間進行的交往。因此大家都比較客氣,注重禮節,在必要時,也能根據需要對自己的需求和行為進行合理的調整;而友誼則是兩個人之間的交往,比較隨意,親密無間。我們對朋友可以提要求,但對人際關係不錯的人——我們姑且稱之為熟人,卻不可隨便提要求;對待朋友,在他做錯時,我們可以坦率地提出意見和批評,卻極少有人會這樣去對待所謂的熟人;我們可以和任何人交往,但卻不能期待大家都成為自己的朋友。畢竟,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進行的其實都是一般的人際交往。

在了解和確立了以上人際關係理念後,我們還有什麽顧慮呢?馬上去放心大膽地展開自己需要的人際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