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經據典以增強說服力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經受了時間長河的洗禮,被證明是權威的、令人信服的言辭與觀點。因此,經典的說服力,幾乎是不容置疑的。正是因為經典有著巨大的說服力,所以經常被很多高明的領導引用在演講中作為論據,以增加自己演講的說服力。這種引用,我們叫引經據典。

2008年5月,俄羅斯新任國家元首梅德韋傑夫到北京大學演講。他麵對600餘名北京大學師生代表,闡述了未來俄中發展戰略合作關係的設想和希望。這位被稱為“好引經據典”的元首,在演講中不時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引經據典,例如《論語》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還有老子的“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都不放過。甚至中國的俗話也引用進自己的演講中:“中國有句話‘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高等學府培養一代代學者和思想家,他們肩負在科學、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創造新成就的責任。”

梅德韋傑夫旁征博引、引經據典的演講,贏得了北大學子們如雷的掌聲。

深得民心的溫家寶總理,也是一位愛好並且善於引經據典的高手。我們經常能在他的講話中找到一些經典的影子。比如他在2006年於人民大會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就引用了數條古語、詩文和典籍。如:“思所以危則安,思所以亂則治,思所以亡則存。”這句話出自《新唐書·魏征傳》,原句為“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如在回答有關兩岸關係的問題時,溫家寶說:“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

溫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引經據典、言簡意賅,讓人們再次領略了一個學以致用、嚴謹細致的總理風采,具體到演講技巧上還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啟示:曆史上一些精華的古語、詩文,經千百年錘煉,流傳民間,成為永恒的真理,是我們國家寶貴的思想財富。很多東西不但過去管用,現在適用,而且將來仍然可用。溫總理善於運用這些天下百姓喜聞樂見的經典思想啟迪人們,值得各位領導者用心學習。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曆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無數璀璨的經典。作為領導,你可以在演講前稍加留心,要找到一些支持自己論點的經典並不難。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引經據典時要盡量避免那些晦澀的、生僻的經典,要讓選擇那些聽眾在一聽就明的經典。否則,無論如何經典,大家不明白其意義也是枉費,如果你再為了解釋這個經典而費盡口舌,更是不明智。此外,引用經典要自然,不可生硬突兀,也不要過於頻繁。過於頻繁的引用,容易給人造成掉書袋、賣弄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