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思維,巧語妙辯

妙筆生花,妙語巧辯。“妙”來自聯想,來自突破思維的局限。但這種“聯想”和“突破”也必須注意“合理”,更要“合適”!

雄辯家在一些特殊的場合,必須立即回答一些難以回答的或者是具有挑釁性的問題時,常常以某種巧妙的,往往有時是非邏輯的方式作出解答,從而擺脫困境的方法,即“巧語妙辯”法。

作為大國總理,周恩來時常處在記者的包圍之中。麵對來自四麵八方的各種疑問,有時是帶有侮辱性的提問,他都能泰然處之,巧妙的給以回答。或溫文爾雅,綿裏藏針;或欲擒故縱,巧設埋伏;或避實就虛,舉重若輕,既維護了國家的形象,又向世界展示他那文雅坦**的領袖風範。

一次,一位美國記者見周恩來案頭放了一支美國“派克”牌鋼筆,便問道:

“總理閣下,您作為中國總理,為什麽要用我們美國鋼筆?”

周恩來淡淡一笑,回答說:

“這是一位朝鮮朋友在抗美戰爭中繳獲的戰利品,他要贈給我做個紀念,這麽有意義,我當然得收下。”

另一個美國記者問周總理:

“你們走的路為什麽叫馬路?”

周總理詼諧地說:

“因為我們走的是馬克思主義道路,簡稱就是馬路。”

這個記者又問:

“我們美國人都愛仰著頭走路,你們中國人為什麽總是低著頭走路?”

周恩來略加思索後回答:

“走下坡路的人總是仰著頭,走上坡路的人自然是低著頭了。”

這個記者聽後,羞得無地自容。

他接著又問道:“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

這不僅牽涉著國家機密,語氣中還明顯含有譏笑我們國窮民弱的意思。周總理既不好厲聲拒答,為此傷了和氣,又不能和盤托出,泄露機密。

於是,他稍頓了一下,正色回答說:

“18元8角8分,中國人民銀行信譽可靠,人民幣幣值穩定!”

全場的記者為之一呆:“這怎麽可能?”

在記者還未轉過彎來時,總理接著說:

“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麵額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這十種人民幣加起來正好是18元8角8分。”

熱烈的掌聲立刻響了起來。

可見,“妙語巧辯”法看似答非所問,不合邏輯,實則以巧解困,妙趣天成。

“妙語”的來源主要是在於學會聯想。可以是形象上的聯想,也可以是邏輯上的聯想,這樣既能回避窘迫的話題,也能引發自己的主旨和意圖,實有一舉兩得之效。

就像上例中,周總理的回答不僅回避了列舉具體數字顯現我國貧窮落後的尷尬,而且進一步說明了中國人民銀行有全國人民做後盾,信譽卓著,不容置疑,堅定地維護了我國銀行的地位。從具體的“多少”到抽象的“多少”,周總理的聯想,不僅使局麵變得緩和、主動,而且維護了中國外交和金融的良好形象。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時登長城,因腿病隻上了三個台階,就無力再登了。

這時,偏偏有位記者走過來,想“將”他一“軍”:

“總統先生,您為何不登上最高峰?”

尼克鬆笑了笑說:

“昨天我與毛澤東先生的會見已經是最高峰了,何必再來一次高峰呢?”

記者的問話足夠刁鑽,大有猝不及防之勢。可尼克鬆卻抓住了其詰難的關鍵詞“最高峰”,然後突破了“長城最高峰”的本義局限,臨時聯想到“最高領導人的會晤是出訪的最高峰(峰會)”,一舉擺脫了有心攀登卻舉步維艱的窘境。

生活中這樣的故事也有很多。處處留心,常常聯想,就自然會像他們一樣妙語連珠。當然,還可以學一學克裏斯蒂的例子。

著名的英國偵探小說作家克裏斯蒂的第二個丈夫是一位考古學家。有人問她為什麽找了一位考古學家呢?

克裏斯蒂認為這樣私人的事情,不僅難於解釋,而且沒有必要多說,但出於禮貌,又不好不作答。於是幽默地回答說:

“對於女人來說,考古學家是最好的丈夫,因為妻子越老,他越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