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機智,揭露馬腳

揭露馬腳的前提是仔細觀察,揭露馬腳的手段要##巧妙機智,揭露馬腳的目的更是要揭而打之!

根據蛛絲馬跡,揭露對方劣跡,指出問題實質,達到勝辯目的——這就是揭露馬腳法。

《藝文類聚》中有這樣的故事:

晉文公有一次吃烤肉,端上桌時,竟發現肉的外邊纏繞著頭發,便大發雷霆,喚來烤肉的廚子。

廚子知道烤肉上有頭發是對晉文公的大不敬,是失職,要判死罪,就連忙跪下“認罪”說:

“臣該死!臣的罪有三條:其一,我切肉的刀鋒利得如寶劍一樣,肉切斷了,可是卻沒有切斷肉裏的頭發;其二,我用鐵叉串起烤肉,反複翻動,卻未發現有頭發;其三,肉被烤得焦紅最後被烤熟,可是纏在肉外麵的頭發卻不焦。”最後他又提醒文公說:“是不是有人嫉妒我呢?”

晉文公聽了這一番話,猛然醒悟,馬上派人調查,果然是有人陷害廚子,於是晉文公嚴懲了那個家夥。

“馬腳”是客觀存在的,如何“揭露”卻大有文章可做:

首先,聰明的廚子用抽象肯定、具體否定的方法,表示自己“認罪”,以穩定晉文公情緒(這類似於本書中的“以退為進”法)。因為封建專製君主,操縱生殺予奪大權。出現烤肉上有頭發的事故,廚子如不認罪,或認罪的話講得不好,身家性命就可能毀於一旦。所以廚師開口就說:“臣該死!臣的罪有三條。”

其次,用反證法,從反麵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廚子的看法,是烤肉上有頭發不是我的責任。與此相反的觀點,是廚子的責任:快刀切不斷頭發,翻動看不見頭發,烤肉烤不焦頭發,而這三條罪都顯然不能成立。根據充分條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式,否定命題,就要否定條件,故烤肉上有頭發是廚子的責任為假。而在烤肉上有頭發,是廚子的責任與非廚子的責任,這對矛盾判斷中,根據排中律其中必有一真,因而斷定不是廚子的責任為真。至此,廚子才敢於提出真“馬腳”,是不是有人妒忌我呢?通過調查,終於找到並且處置了元凶。

站在廚子的立場時,聰明的讀者其實還有兩點也是應該抓住的:一是烤前工序,要加一道“洗”。是否有頭發,一“洗”即可見;二是有頭發的原因,要加一“掉”,切、翻、烤都不見,如果是烤好後“掉”下去的呢?當然“掉”不會“纏”,要寫得推理嚴密、滴水不漏,這些細節是不能不作交代的。

因為“揭露馬腳”,往往正是通過這些被人忽略的“細節”發現問題的。

20世紀70年代中,流傳著蘇州青年女工杜芸芸將10萬元遺產捐贈給國家的動人事跡。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圍繞著這筆遺產,還有過一場爭奪激烈、曠日持久的官司。

原來,死者是一位老企業家,杜芸芸是死者的養女,長期服侍死者,並一起生活。然而,當死者入葬以後,原先素不來往的兩家遠親卻急匆匆趕來撿便宜了。他們撇開杜芸芸,合夥偽造遺囑,企圖瓜分遺產。後來他們又都想獨吞遺產,就打起了官司。

訴訟開始後,其中一方的陳某又進一步提出死者生前向她家借過五十兩黃金和二百條被麵,必須先從遺產中扣除這筆欠款,然後再按遺囑平分遺產。他提出了一些旁證,雖先後被審判員否決但仍不甘心。

有一天審判員突然問陳某:

“寫遺囑時顧××(死者)神誌清醒嗎?”

陳某一楞,隨即想到,說神誌不清,立的遺囑是沒有法律效力的。於是連忙回答:

“清醒,清醒!”

審判員接著又問:“那好,既然她神誌清醒,現應記得欠你家的這一大筆債務。當時,你們日夜守在她身邊,她既然能把遺產如何分配都寫得那麽詳細,為什麽不在遺囑中寫明償還你的債務呢?”

陳某麵對審判員這一突發性巧問和義正詞嚴的駁斥,頓時呆若木雞,啞口無言。陳某的花招不僅沒得逞,反而讓審判員看出了偽造遺囑的破綻。

這偽造遺囑的破綻,即我們所說的“馬腳”,是怎麽被揭露出來的呢?就是通過對死者立遺囑時“神誌清醒嗎”的細節提問,才使真相大白的。

死者生前立遺囑時神誌或者清醒,或者不清醒。

如果神誌清醒,就不會不在遺囑中寫明償還陳某的大筆債務,因此可見遺囑是偽造的;

如果神誌不清醒,立的遺囑就沒有法律效力;

所以或者遺囑是偽造的,或者遺囑是不具法律效力的。

嚴密的兩種推理,有力地揭露馬腳,猶如一麵高懸的明鏡,使“貪錢財”的“金錢豹”原形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