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形換位,緩和氣氛

“移形換位”法不僅可以贏得論辯,也有利於緩和對立雙方的緊張氣氛,在融洽的氛圍中解決問題。很多時候就是這樣,換一個角度,一切都變得不一樣!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原是先哲的古訓。當論敵囿於私利,不顧事理,胡攪蠻纏的時候,不妨試用一下“移形換位”法,即將“他”易位成為“你”“你”易位成為“他”,然後逼其表態。

這樣一來對方隻好設身處地地檢點自己,或者承認先前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當然也可能仍然固執己見,在眾人麵前出乖露醜,陷入難以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

楚國攻打宋國睢陽,宋向晉國求救。

晉派大夫解揚去宋國傳達命令,說晉軍已經開拔,要宋人堅守城池。

可是,解揚在路上被楚人抓獲。楚王威逼解揚對宋人說,晉國根本不能救宋。解揚為完成任務,就假意答應下來。

於是,他登上樓車後大喊道:“我是晉大夫解揚,不幸為楚所俘,他們威逼我勸誘你們投降。我假意應承,好借機傳達消息,我主公親率大軍來救,很快就會到了。”

楚王大怒,認為他不守信用,喝令將解揚推出去斬首。

解揚麵無懼色,理直氣壯地答道:“我根本沒有失信,作為晉臣的我,如果取信於你楚王,必然失信於晉君。假如楚國有一位大臣公然背叛自己的王,取悅於他人,你說這是守信用好呢,還是不守信用好呢?好了,根本沒什麽可說的了,我願意立刻就死。以此來說明楚國對外講信用,對內則無信用可言。”

楚王聽後怒氣頓消,感慨地說:“解揚真是個忠臣烈子啊!”就赦免了他。

解揚采用的就是“移形換位”法,即把他與楚臣的位置交換,就是說,如果楚國的大臣也像你(楚王)要求我做的那樣,背主而媚外,你認為這是講信用呢,還是不講信用呢?這樣一換,楚王反而由惱怒而轉變為敬重,他的殺身之厄也自然消弭於無形。

一位行人在夜間行車跌入了坑中,受了腿傷。違法挖坑者卻拒絕賠償醫藥費。理由是行人自己不長眼才跌倒的,不關己事。行人據理辯解,挖坑者仍固執己見,毫不讓步。

這時,一位路見不平者以“移形換位”法對挖坑者進行了教育。他說:“假如行路人在河裏放了農藥用來毒魚,你喝了河水中了毒,是應該怪他自私放了毒卻不通知別人,致人中毒,應予賠償呢,還是應該怪你自己不小心喝了河水,活該倒黴呢?”

挖坑人將心比心,啞口無言,隻好承認了自己亂挖路坑,又不設警告標誌,致人受傷的錯誤,老老實實地償付受傷人的醫藥費。

論辯中運用“移形換位”法,還可以以設問、假設的方式出現。論辯者除正麵進攻外,一般是提出這樣的問題:

“假如你碰到這類問題怎麽辦?”

“請問,如果你處在我們的立場,將對這個問題如何看待?你們也會作出像剛才那樣的判斷嗎?”

“如果我換了你,我將不這麽認為……”

由於是“易位”所作出的思考、反駁,因此簡短的幾句話就足以駁倒對方,還可令對方無可反駁。

清光緒元年,左宗棠受命督辦新疆軍務,率兵出關討伐阿古柏,收複烏魯木齊、和闐(今和田)等地。大軍所到之處,入侵者望風而逃,眼看英帝國扶植的阿古柏政權搖搖欲墜,麵臨覆滅。

英國公使威妥瑪找到左宗棠,說道:

“中華地大物博,以仁義立國,為什麽容不下小小的阿古柏,非要斬盡殺絕,未免太不仁道了吧?”

左宗棠毫不示弱,反唇相譏道:

“貴國信奉天主,到處建教堂,講人道,何不在英倫三島劃塊土地,叫阿古柏立國活命呢?”

威妥瑪當即麵紅耳赤,灰溜溜地走了。

左宗棠順對方“講人道”的論點,指出“何不在英倫三島劃塊土地,叫阿古柏立國活命?”駁斥對方怎麽隻要求別人“講人道”,而自己卻不“講人道”呢?

寥寥數語,左宗棠便把英國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本性揭露無遺。

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意五國在巴黎討論中國山東問題。日本代表牧野伸顯態度傲慢,竟然提出五條件繼承戰敗國德國在山東的權利。

應邀出席的中國代表顧維鈞奮而作辭,他說:“孔子有如西方之耶穌,山東有如耶路撒冷,中國不能放棄山東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顧維鈞一講完,巴黎和會三巨頭——美國總統威爾遜、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及法國總理克裏孟梭等上前握手道賀。顧維鈞也因此聲名鵲起,成就了後來的功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