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喻說理,舉一反三

以喻說理,淺顯易懂,感人至深。喻要恰當,方能說理精辟。設喻類比要能旁征博引,舉一反三。

譬喻,可謂說辯藝術之精華。所謂譬喻,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去說明或描繪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種手法。論辯中,取喻明顯,把精辟的論述與摹形擬象的描繪糅合為一體,既能給人以哲理上的啟迪,又能給人以藝術上的美感。

抗日戰爭期間,中央警衛團劃歸軍委,由葉劍英同誌分管。

當時警衛團的多數同誌是從戰鬥部隊抽調的老同誌,他們都希望到前方去,不願在後方。甚至有許多戰士為此鬧情緒,覺得不能上前線殺敵,“窩”在後方不算真正的八路軍戰士。

葉劍英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就在離棗園三四裏路的警衛團駐地——侯家溝召開了一次全團大會。

在講話中,葉劍英談到大家都想到前方去,不安心工作時,提高了嗓門,大聲說道:

“中央警衛團應該改名,不叫警衛團,叫‘鋼盔團’。”

大家一聽,全都懵了,怎麽叫這麽難聽的名字?

葉劍英解釋道:“鋼盔是幹什麽的?”“當然是保護腦袋的!”戰士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對!鋼盔是保護腦袋的,中央警衛團是保護全黨的腦袋——黨中央的,所以應該叫它‘鋼盔團’,你們說對不對?”

大家都笑了,一齊回答:“對!”

“人沒有腦袋行不行呀?”

“不行!”

“你們都是英雄好漢,到前方去可以殺千百個鬼子,但是沒有黨中央來領導抗戰,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

“不能!”

於是,葉劍英大聲宣布:

“以後,誰再不安心警衛團工作,叫他來找我,我們來談這個道理。”

戰士們聽完葉帥的這番講話後,思想豁然開朗,會後再沒有人鬧著要求離開中央警衛團了。

春秋時,孔子的弟子宓子賤奉命去治理魯國的縣城亶父。宓子賤擔心魯國君主聽信讒人的壞話,使自己不能實現自己的主張,便在告辭上任的時候,請求帶上魯君身邊的兩個官吏跟自己一起去。

到了亶父,當地官吏都來拜見。宓子賤讓那兩個官吏作書記。但他們剛一動筆,宓子賤就從旁邊拽他們的胳膊肘。待他們記完,字跡非常潦草。宓子賤又為此而大發脾氣。這兩個官吏,對宓子賤的這種做法大為惱火,就告辭請求回去。

兩個官吏回去以後,向魯國君主稟報說:

“我們不能給宓子賤這個人當書記。”

魯君說:“為什麽?”

官吏回答:“宓子賤讓我們做記錄,卻又不時地拽我們的胳膊肘,讓我們寫不好。然後,他就衝我們發脾氣。亶父的地方官都拿這個取笑我們倆。”

魯君長歎說:

“其實,宓子賤是在用這種方式對我進行勸諫啊。我讓你們倆跟隨他一同前往,就擾亂了宓子賤,使他不能實行自己的主張,這樣的事一定多次發生過了。假如沒有你們出的笑話,我幾乎要犯錯誤了。”

於是,魯君派人去亶父告訴宓子賤:

“從今以後,亶父不歸我所有,歸你所有。凡是對亶父有利的事情,由你自己決定去做吧,五年以後,向我報告你的政績。”

於是,宓子賤開始在亶父實行自己的主張,把當地治理得很好。

春秋時,楚王任用昭奚恤做國相,隻跟他商量國家大事,很少再與其他大臣議事。昭奚恤為鞏固自己在楚王身邊的地位,也經常阻止別人來見楚王。江乙幾次來見楚王,都被昭奚恤拒之門外。

有一天,江乙終於見到了楚王。江乙對楚王說:“有個寵愛自己狗的人,他的狗向井裏撒尿,鄰居看見了,想去告訴主人,卻被狗堵住門咬,不讓進去。”

“現在昭奚恤常常阻撓我來見您,就像惡狗堵門一樣。您對專說好話的人就親近;對愛指出缺點的人就疏遠。人世間有兒子殺父親,臣下殺君主的惡人,被殺的人卻始終不知道。原因就在於他們愛聽別人對自己的稱頌,不愛聽別人對自己的指責啊!”

楚王聽後恍然大悟。

類比喻理之所以能夠有較強的說服力,在於“類”是啟發人的“思路導體”,通過它人們可以對原本抽象的東西有一個感性、直觀的認識。類比可開闊視野,說理能啟發心智。

運用這一說服技巧,必須是兩類事物具備同類屬性,其“理”也必須是相通的,這樣的類比才能啟發人,說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