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溝通的秘密,吸引對方靠智慧 借題開場幽默術

借題開場幽默術是借助自己前麵的人的某句話或周圍的某個事物作為話題,通過巧妙的發揮而展開話題的一種幽默技巧。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說話自然也不例外。特別是當你被要求演講時,或當你路遇自己喜愛的異性,想打破僵局時,怎樣開場,總是一件很棘手的事,甚至是很難為情的事。

不過,真遇到這種情況,你不必緊張,靜下心來想一想,之前有沒有可借助的話題,比如,周圍的事物、天氣、衣著、長相、姓名、動物等。借題開場幽默術就是幫你解決這種困難的,它要求你克服怯懦、找準話題。克服怯懦所需的是知識準備,產生幽默效果是最終的目的。一般情況下,當你的幽默效果出來了,聽眾發笑了,你與對方的心理距離就縮短了。這樣,再轉入正題,聽眾就會對你感興趣,心情也會放鬆,注意力也會變得集中,所以接下來你的講話就會順當多了。

在一次全國散文研討會上,主持人邀請一位散文研究家發言。在發言中,他以一些代表的房間門上貼的“請勿打擾”為例,談語言的輕重問題。

當天晚上,他很想聽聽代表們對他的談話的意見,就來到一間門上貼有“請勿打擾”字條的代表的房間。

一進門,他便笑著對代表說:“我現在來打擾大家了!”

兩位代表一見是他,立即站起來說:“歡迎打擾!歡迎打擾!”

就這麽兩句話,使得整個談話的氣氛活躍起來。大家互相問候,然後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就散文的語言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這次談話中,大家都覺得獲益匪淺。

一句“我來打擾大家了”,這種談笑式的語言消除了人們之間的陌生感,拉近了大家之間的關係,所以談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一次胡老師被邀請到外地一所大學去講學。至於怎樣開講,胡老師心裏也沒譜,如果按照常規的方式開講:“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來到……”也未嚐不可。開講那天,主持人介紹他說:“下麵就請胡老師來給大家做報告。”胡老師靈機一動,拿過話筒,接著說道:“我不是來為諸君做報告的,我是來‘胡說’的。”話音剛落,聽眾大笑。

這個開場白既巧妙地介紹了自己,又體現了演講者謙遜的修養,而且活躍了現場的氣氛,拉近了演講者與聽眾的心理距離。胡老師的幽默在於以自己姓氏和主持人的介紹作題,反其意而用之,“胡說”一詞作為點睛之詞,幽默效果自然而出。

把智慧藏在糊塗中

我們平時寫文章、說話時,都要求同一概念要前後一致,否則就是犯了邏輯錯誤,讓人覺得前言不搭後語。但是如果把這種方法運用到談話中,有時會起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其實完全可以運用這種辦法來調節關係,製造氣氛。偶爾來點錯誤理解,能為生活增添些笑料。雖然從表麵上看,錯誤理解會給人一種糊裏糊塗的印象,但隻要你運用得當,把智慧藏在糊塗之中,聽的人心裏自然明明白白。

這種“錯誤理解”的技巧有以下幾種。

1.故意歪曲理解顯幽默

這其實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荒唐道理去解釋某種事物,讓其產生令人稱奇、啼笑皆非的幽默之趣。

一次,一位青年因為對另外兩位年輕人的戀愛不滿,便跑去找陶先生告狀:“陶先生,您該管一管了,您看他們實在太不像話了,簡直把戀愛當飯吃!”

“是嗎?”陶先生聽了這話,驚奇地問,“他們真的是把戀愛當飯吃?”

“難道我說假的嗎?我說的可是真的,陶先生,您一定要批評批評他們。”這位青年一聽陶先生的話,立即肯定地說。

陶先生聽完後一字一頓地說:“戀愛當飯吃,這不錯,好得很嘛!我不反對。”

那年輕人一聽,驚異地說:“陶先生,請您不要說笑話,他們這樣發展下去,對集體的影響是很大的!”

“哦?為什麽呢?”陶先生佯裝驚訝地問道。

“因為他們把戀愛當飯吃,如果不管,就會影響別人也把戀愛當飯吃。”

“那很好啊,我完全讚同。”陶先生一本正經地回答:“假如今後你談戀愛,我也希望你和他們一樣。”

“陶先生您又說笑話了!”

陶先生笑笑,說:“不!我可絕對不是說笑話,把戀愛當飯吃,這是人生最正確的戀愛觀。人生每天吃飯不過三頓,按每頓10分鍾,加個倍,一共也不過一個鍾頭。假如年輕人真能把戀愛當飯吃,每天隻花一個鍾頭來談戀愛,除了這一個鍾頭,其他時間都在專心地工作、學習,就可以發生力量,發生熱,發生光。一句話,就可以使一天的工作和學習取得更大的成效,這豈不是很好嗎?我想應該是很好的。並不是你們把戀愛當飯吃,恰恰相反,我就怕你們不把戀愛當飯吃,而是把它當成工作和學習,當成生活的全部啊!”

顯然,陶先生先是肯定了“把戀愛當飯吃”的說法,讓這個年輕人很不解,認為陶先生是在說笑話。但是,陶先生隨後的那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又讓年輕人頓悟。

生活中許多時候都能用上這種方法,就像說“水這麽燙,怎麽喝?”回答“用嘴喝”一樣,故意避開“燙”這個主要矛盾,回答“怎麽喝”這個次要矛盾——“用嘴喝”,誰都知道,喝水自然要用嘴喝,但是在這種語境下,就有了些幽默的趣味。

當然,需要特別提示的是,故意歪解雖然是“歪解”,但是要歪解得巧,這樣才能產生幽默的效果。

首先,你要將自己的意思順暢地貫穿於你所說的內容;其次,你要讓對方明白你是在歪解,但是你能自圓其說,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問東答西,笑料不斷

問東答西,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答非所問,就是不根據對方的問題回答,或是有意偏離邏輯規則回答問題,回答時並不直接回答對方的提問,而是通過有意地錯位回答讓人捧腹。

一天,一個人有意刁難瑞士大教育家彼斯塔洛齊,向他提出一個問題:“你能不能從繈褓中就看出,小孩長大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麽樣的人?”彼斯塔洛齊回答得很幹脆:“這很簡單。如果在繈褓中是個小姑娘,長大後一定是個女人;如果是個小男孩,長大後就會是個男子漢。”

彼斯塔洛齊的回答,既巧妙地避開了別人的有意刁難,又讓人聽了不免會心一笑。

3.偷換角色達到幽默效果

在某些場合,將所指的對象由自己換成他人,或者在明確理解對方所指的對象之後,另外虛構一個不同於對方原本所指對象的新對象,並對新對象說出幽默話語,也能起到很好的幽默效果。

一天,全村的人都來為一位99歲高齡的老人慶祝生日。由於村裏出了這麽一位遠近聞名的壽星,村主任很高興,一到老人家裏,村主任就迫不及待地向老人祝壽:“老伯,我給您拜壽來了,希望明年還能給您慶賀百歲大壽!”

老人聽完,上下打量了村主任一番,故作嚴肅地說:“為什麽不能呢?你的身體好像還挺結實的嘛!”

這位老壽星就巧妙地運用了偷換角色的技巧。原本是村主任讚美老壽星的身體好,老壽星卻把所指對象由自己換成了村主任,從而造成了一種幽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