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具有超強的說服力

數字本身就是理性的,再無知的人、倔強的人、狡辯的人,在數字理性的光輝下也隻能服氣。老婆說我這個月的錢花多了,怎麽8000元工資用半個月就沒有了,菜都沒要你買過啊。是啊,8000元也不是一個小數目,怎麽半個月就沒了?的確很有說服力。但且慢,我也有數字,買了一部手機2800元,周末全家去了康西草原,騎馬帶住農家樂花了小1000元,交了采暖費2800元,嶽母生日寄了1000元,一共就7600元了,400塊花在上班的中餐以及其他雜項上,不多吧?老婆隻得承認的確不多。

我們生活在一個數字世界裏,我們每天所見、所聞、所思、所用的一切,幾乎沒有不涉及數字的。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數字或多或少會產生麻木或厭煩的感覺。這種感覺客觀存在。所以,除非必要,我們不要老是背書似的說出數字。一長串的冷冰冰的數字,讓別人聽了感覺缺少了人情味。

在運用數字時,我們應該盡量給數字注入生命與活力,讓其不那麽僵硬。著名的民營企業家魯冠球在記者問到萬向集團的過去、現在與將來時,這樣陳述:“搞企業,阿拉伯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萬向集團30多年持續發展,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一奮鬥10年添個‘零’。上世紀70年代,企業日創利潤1萬元,員工的最高年收入為l萬元;80年代,企業日創利潤10萬元,員工的最高年收入為10萬元;90年代,企業日創利潤100萬元,員工的最高年收入超過了100萬元。2001年,企業日創利潤300萬元,員工的最高年收人為303萬元。如今萬向的發展正處於二次創業攻堅戰的第一階段,下一個奮鬥10年添個‘零’的目標是——到2010年實現日創利潤1000萬元,員工最高收入1000萬元。”

歪嘴評論

魯冠球的話,比我們常見的一些企業家喜歡用的諸如“艱難”、“挑戰”、“奮起”、“自強”、“展望”之類的空話,要實在得多。既有條理,又有內容,一目了然。他所列的數字,也因為有了“奮鬥10年添個‘零”’這條主線,而不再那麽枯燥僵硬。

讓數字與你所麵對的對象的聯係更加密切,也是讓數字“活”起來的一個方法。我們不妨舉個例子來說明。假如你在會議上提出一個優化方案,開場白之一是這樣的:“如果公司采納我的這項提議,則每個月可以為公司節省開支35萬元。”開場白之二是這樣的:“如果公司采納我的這項提議,則每個月可以為公司節省開支35萬元,這筆錢若用在改善福利上,即使是隻用50%,每月我們人均也可以增加800元。”前後兩個對比,無疑後者更令人感到有吸引力,不枯燥。

事實勝於雄辯,而鐵的數字下麵是鐵的事實。值得在此提醒讀者的是:數字的說服力建立在真實與準確上。虛構、編造的數字,或許也可以滿足你一時的說服,但信用一旦破產,恐怕以後說什麽也沒人相信了。而模糊的數字,什麽“大約是××”、“我估計達到××”之類的話,其說服力要弱得多。因此,平常你不妨留心一些可能會用得著的數字,或者在與人談論某件重要的事情前先搜集一些相關數字作為準備。這些數字來源越權威越好,你最好同時記住數字的來源,以便引用起來更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