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條有理,邏輯嚴密

《戰國策》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姚賈麵對韓非的誹謗,用有條有理、邏輯嚴密的言辭逐一辯白,維護了自己的尊嚴。

燕、趙、吳、楚四國結成聯盟,準備攻打秦國。秦王召集了大臣和賓客們商討對策。秦王說:“目前四國已經結成聯盟,對秦不利,我國目前正處於財力衰竭的狀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都紛紛逃到其他國家去了,我們該怎麽辦呢?”大臣、賓客們都默不作聲。姚賈說:“我願意出使四國,破壞他們的陰謀,阻止戰爭爆發。”

於是,秦王為姚賈準備了百輛車和千兩黃金,並且,讓他穿著自己的衣服,佩帶自己的劍。於是,姚賈辭別秦王,拜訪四國。姚賈此次出行,不但阻止了戰事發生,還與四國建立了友好外交關係,秦王對此非常滿意,並封他為上卿。

韓非得知此事後,對秦王說:“姚賈用金銀珠寶等貴重的禮品,出使荊、吳、燕、代等地,長達三年之久,這些國家未必是真心與秦合作。姚賈是想用大王的錢財,私自結交諸侯、權貴,請大王明察。再說,姚賈身分低微,隻不過是魏都大梁一個守門人的兒子,曾在魏國有過偷盜的行為,雖然在趙國當過官,但是後來因種種原因被驅逐出境了,這樣一個人,怎麽能讓他參與國家大事呢?”

秦王將姚賈叫來說:“我聽說你私下裏用秦國的財產,去結交各國諸侯、權貴,有這樣的事嗎?”

姚賈說:“有這樣的事。”

秦王一聽,頓時大怒:“那你還有什麽麵目來見我?”

經典口才

姚賈說:“昔日曾參孝敬父母,任何人都希望有這樣的兒子;伍子胥盡忠報主,每位諸侯都希望得到這樣的臣子;貞女擅長女工,每一位男子都希望娶這樣的女子為妻。我對大王忠心耿耿,可大王卻不知道,如果我不把珠寶送給那四個國家的諸侯,怎麽能讓他們歸順秦國呢?大王再想想,如果我對大王不忠,那四個國家的國君又怎麽能相信我呢?夏桀因聽信讒言,而殺害了忠臣良將關龍逢,紂王因聽信讒言,而殺了比幹,結果國**死。現在,大王又聽信讒言,以後還會有忠臣為您出力嗎?”

秦主說:“我聽說你是魏都大梁一個看門人的兒子,而且有過偷盜行為,雖在趙國做過官,但最後卻被趙國驅逐出來了。”

姚賈不卑不亢地說:“薑太公是一個被老婆驅趕出家門、連豬肉都賣不出去的齊人,在荊津時,即使做勞力都沒有人雇傭,可最終卻建立了豐功偉業。管仲隻不過是齊國邊界的一個小商販,在南陽的時候非常貧窮,在魯國時曾經被囚禁,最後卻幫助齊桓公建立了霸業。百裏奚隻不過是虞國的一個乞丐,其身價隻值五張羊皮,穆公任用他作為宰相,而使西戎各少數民族誠服。文公任用中山國的盜賊,而打了勝仗。這四位賢人,都沒有顯赫的身世背景,出身也並非高貴,甚至是曾被命運拋棄,可最終卻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主要原因是得到了明主的重用。倘若人人都像卞隨、務光、申屠狄那樣,誰還能心甘情願為國效命呢?因此,英明的君主是不會計較臣子以往的過失、不會聽信他人讒言的,他們隻會考驗臣子們的能力,然後加以重用。大凡能保住江山社稷的人,不會聽信謠言,不會封賞沒有功績的人。這樣,臣子們就不敢用虛名欺騙國君了。”

秦王說:“的確如此。”於是,保留了姚賈的職務。

歪嘴評論

綜觀姚賈的自我辯白,有條有理、邏輯嚴密。我們在說理時,也要做到一件一件來、一條一條說,切不可東扯葫蘆西扯葉,讓人聽了雲裏霧裏。此外,不管引證了多少事實、典故,多少知識,都要納入邏輯的軌道,才能具有無可辯駁的說服力。離開了邏輯規則,再生動的事例,再迷人的故事,你的聽者都可能無動於衷。我們隻有用邏輯的法則,把要表述的思想、事例、典故等材料有機地組織起來,組成很有邏輯性的講話,才能達到正麵說理的目的。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在運用邏輯方法進行說理的時候,不能夠講歪理,說反邏輯,也就是將非正確的說成是正確的。事實勝於雄辯,任何不正確的事情一旦放在光天化日之下,都會露出馬腳的。沒道理的話聽者不服,有道理沒有事實,道理無所依托,聽者口服而心並不一定服。所以說理時要以事實為基礎。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向人講總結出來的一般原則,與介紹個性化的事例或實踐經驗相比,人們更容易接受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