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挖陷阱,誘敵深入

■上棘手的說服對象時,不必與之正麵交鋒。可以先通過一些看似與主題焦點沒有太大關係的問話,讓對方在不知不覺之中順著我方的思路走,直至掉進陷阱繳槍不殺。

先秦時儒家學派的著名雄辯家孟子就是利用這種方法,說服了農家學派的陳相。

經典口才

陳相向孟子宣傳農家學派首領許行的主張,他開口就問孟子:“賢明的國君應該同老百姓一同勞動,一同耕作,治理國家,同時自己動手燒飯。”

孟子反問:“許行吃的都是自己親手種的糧食嗎?”

陳相回答說:“是的。”

孟子又問:“許行穿的都是自己親手織的布嗎?”

陳相回答說:“不是的。許行不穿布衣,而是穿毛貨。”

孟子問:“許行戴帽子嗎?”

陳相回答說:“戴帽子。”

孟子問:“戴什麽樣的帽子?”

陳相回答說:“他戴的是生絹做成的帽子。”

孟子問:“許行做衣服的毛料和做帽子的生絹都是自己親手紡織的嗎?”

陳相回答說:“不是的。是用糧食到市場上去交換來的。”

孟子問:“許行為什麽不自己動手紡織呢?”

陳相回答說:“自己動手去紡織會耽誤他種地。”

孟子問:“許行做飯使用鍋和甑嗎,種地使用鐵農具嗎?”

陳相回答說:“要使用。”

孟子問:“他使用的鍋、甑、農具,都是自己親手製造的嗎?”

陳相回答說:“不是的。也是用糧食到市場上去交換來的。”

孟子於是說:“各行各業本來就不可能邊種田、邊兼顧,難道唯獨治理國家的工作可以邊種田、邊兼顧嗎?”

歪嘴評論

在上麵這段對話中,孟子像問家常一樣,向陳相詢問許行各種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的來源,誘使陳相不知不覺地提供了與自己主張相悖的論據,掉入了一個天大的“陷阱”。這樣,陳相啞口無言,被駁得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