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點到為止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古人留下的這句訓誡,至今讓很多人誤以為必須直截了當,才能說出對他人有幫助的話。然而,如果你幫助了別人,你的建議被別人接受了,但是你因此而得罪了這個人,讓他再見到你時橫眉怒目,恨不得躲著你走。這樣的結果,未免讓人感到遺憾。現代社會講究高情商,很多事情都可以以迂回曲折的方式解決,包括說話,包括訓誡,也都可以以委婉的方式進行。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能以容易讓他人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勸誡,讓他人樂於接受,還能在受益之後感謝我們呢?這樣皆大歡喜的結局,豈不是更好?

常常看到有人在批評或者指責他人時,總是一遍又一遍不留情麵地嗬斥。這樣的做法,無異於讓對方丟盡臉麵。即使是三歲孩子,也會覺得無地自容。最終的結果或者是引起逆反心理,或者是導致分道揚鑣。事實上,說話也要分情況。有些人自尊心很強,內心也非常明白事理,如果他隻是因為一時糊塗犯錯誤,那麽最好的方式就是點到為止。如果有的人厚顏無恥,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誤,即使說了很多遍也不管用,那麽就應該想想除了語言之外,還有什麽其他的方式可用,以督促他恢複自尊和自信,更有尊嚴地活著。總而言之,就算對待小孩子,也不要一味地批評,毫不留情麵。很多話,根本沒有必要說得那麽透,點到為止就好。

古人常說,一字千金,字字珠璣。這些詞語都是用來形容語言的寶貴。試想,如果一個話癆整日對著你嘮叨,你還會把他的話聽進心裏嗎?你隻會將其當作耳邊風。相反,如果一個人平日裏惜字如金,偶爾對你說幾句點撥的話,你一定會凝神細聽,還會認真反省自己,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這樣說話,才是真正的忠言不逆耳,才能達到目的。商朝末年,商紂王非常昏庸,整日沉溺聲色。為了國家,丞相比幹冒死進諫。一次、兩次、三次……最終,商紂王一氣之下,將其處以剖心的死刑。這樣的勸諫方式,盡管表現了比幹的深明大義和視死如歸,卻死得不值。如果比幹能夠采取一種更合適的方式,不但能保全自己的性命,還能讓商紂王采納他的進諫,改變昏庸的作風。當然,比幹已經死了數千年,這條經驗和教訓,隻能留給後人引以為戒啦。很多時候,把話說得太透,不給對方留顏麵,反而會導致事與願違的結果。聰明人不會處處咄咄逼人,而是手下留情,讓對方自我反省,自我提升。

很多事情,我們在做的時候都要留有餘地。很多話,我們在說的時候,也要留有餘地。因為很多人和事,一旦看透說透,就會讓人興致索然。真正聰明的人,會把話說得恰到好處,看破而不說破,才能給自己和別人都保留更大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