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補裂痕,破窗需要及時修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發現這樣一些現象:一麵剛粉刷的白牆,人們都會小心翼翼地維護它,若一不小心留下汙漬,大部分人會想方設法、竭盡所能地讓它恢複潔白。但若這麵牆上已經有了一處塗鴉,而沒有及時除去,那麽更多的塗鴉甚至是破壞便會接踵而至。一條大街上,如果潔淨如洗,那麽即便這整條街區都沒有垃圾桶,大部分的過往行人都不會隨意丟棄垃圾、製造髒亂。然而,如果這條街本身髒亂不堪,那麽即便四處設置垃圾桶,有些人也會隨意扔垃圾、吐痰甚至是便溺。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上所講的“破窗效應”。

196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做了一項實驗。他將兩輛無論是外形還是內部配置都一樣的車分別停在了兩個地方:一輛停在了一個環境良好的中產階級社區,另一輛則停在環境相對雜亂的紐約周邊地區。放置完畢後,他將停在紐約周邊地區的這輛車的車牌取下,並揭開了它的頂棚。當天晚上,這輛車便被人“順”走。反觀那輛停在中產階級社區的車,它在那裏整整待了一個禮拜,也沒有受到他人的“侵犯”。辛巴杜找來鐵錘,將這輛車的玻璃砸出一個大洞。結果,不出幾個鍾頭,這輛車也就此“消失”。

後來,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共同提出了“破窗效應”這一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強調的是蔓延的危害,理論認為:一棟房子如果破了一扇窗子而不及時修補,那麽就會有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時間一長,這些破窗戶就會讓人覺得雜亂、無序,從而促使人們做出更嚴重的破壞行為。也許從表麵現象看來,不良環境對於人們的影響很小,但如果不能及時改善或製止,那麽這些惡劣的影響就會不斷地滋生、蔓延到難以彌補。

20世紀80年代,紐約的動亂,讓很多人談之變色,一些犯罪分子甚至已經囂張到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打家劫舍、殺人越貨的地步。至於那時紐約的地鐵,更是被全世界的人們稱為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的“犯罪天堂”。人們坐在髒亂汙穢的地鐵車廂中,時時刻刻為了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提心吊膽,可謂人人自危。

直到有一天,紐約市的交通警察局局長布拉頓從破窗效應中受到啟發,為了降低地鐵犯罪率,他頒布了一條在當時人們看來是“船要沉了還在洗甲板”的條例:改善地鐵衛生環境,嚴厲打擊逃票行為。盡管人們議論紛紛,但不久之後,就看到了顯著的成效。相對來說,人們在幹淨衛生的環境中比較不容易犯罪。而被抓捕的逃票者,也都“人才濟濟”。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個是通緝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人攜帶武器。如此雙管齊下,原本人們口中“微不足道”的條令,很快便讓紐約地鐵犯罪率大幅降低。

原本動亂不堪的紐約地鐵,因為“破窗效應”而“起死回生”。從某個角度來說,幾乎所有犯罪都來源於環境的惡劣,來源於秩序的失衡。紐約地鐵從環境著手,先改善地鐵衛生環境,使人們不易犯罪;再嚴查逃票,讓一切從小處開始,回歸秩序,從而收獲了良好的整頓效果。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一切難以彌補的重大影響、惡劣後果,往往都是從那些不經意的小處開始的。破窗效應最初應用在犯罪心理學上,如今,這個心理現象已經在更加廣泛的領域得到了驗證和利用,如管理學、經濟學等。而在人際交往方麵,破窗效應也給我們帶來了很重要的啟示:當我們和他人產生了一些小矛盾、小摩擦時,一定要及時化解,若置之不理或火上澆油,很可能會導致更大的矛盾和摩擦出現,使我們的人際關係出現難以彌補的裂痕,甚至會讓我們在莫名其妙中,將朋友“逼”成對手。

那麽,我們在麵對人際交往中的矛盾和摩擦時,又該如何處理,使得我們的人際關係不因破窗效應而產生更大的裂痕呢?

1.避免衝突、保持冷靜

當矛盾產生、摩擦出現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自己的冷靜,閉上嘴巴,不要讓繼續的爭論使得衝突加劇。兩個麵紅耳赤的辯論者,兩張喋喋不休、口不擇言的嘴巴,永遠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我們無法保證對方能夠主動冷靜,但至少應該讓自己的頭腦先冷卻,讓自己的情緒先平靜。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當你先停止爭執,表現出平靜友好的態度時,那麽對方的火再大,也很難再將衝突繼續下去。

2.不可一味回避

有的人不善於處理人際矛盾,麵對問題,他們首先感到莫名其妙,不明白這些人際衝突為什麽總是出現在自己身上。隨後,便奉行“沉默是金”的法則,不論問題發展到什麽地步,都隻知回避,而不去正麵解決,殊不知,這是人際交往中的大忌。暫時的回避可以讓衝突得到緩解,但長久的回避,隻會讓摩擦越來越重、矛盾越來越深,讓原本可以輕鬆化解的問題,變得難上加難。須知,良好的溝通,才是打造、維護和諧人際關係的前提。

3.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

避免破窗效應的蔓延,避免問題由小而大,化解矛盾是第一步。而矛盾化解後,我們更需要找到產生矛盾的根源,如此才能避免日後反複出現問題。常言道“事不過三”,即便每次矛盾都能被我們巧妙化解,但如果每一次的矛盾都是因為相同或相類的問題,那麽縱使對方耐心再好,也會逐漸失去與我們相處的欲望。

破窗效應對於人們心理的負麵影響,是每個人都應該在心底敲響的警鍾。古人常說防微杜漸、未雨綢繆,其本質也是對破窗效應影響的深刻理解。我們隻有從小處著眼,從細節入手,在人際交往乃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麵都及時修理好破窗,才能防患於未然,使我們的社交乃至人生走入一個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