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牢騷就是要發出來

在前文中,我們為大家簡單介紹了“霍桑效應”,說到了霍桑效應主要強調讓人們心中存在的不滿和怨懟得到及時宣泄,從而使之保持良好、健康的心理狀態。

而本文要說的“牢騷效應”,就源自前文提到的“霍桑效應”。簡單來說,牢騷效應就是指讓人們通過發牢騷的形式來發泄心中的不快,使人們的情緒由壞變好。

從上麵的描述可以看出,本質上來說,牢騷效應和霍桑效應這兩者之間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都是倡導人們及時宣泄、疏導不良情緒。

但相對而言,牢騷效應和我們的生活更貼近,畢竟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對他人表現不滿的方式,更多的是發牢騷,較少遇到疾言厲色的指責或嗬斥。因此也可以說,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牢騷效應有著更為廣泛的體現和應用。

在日本,為員工提供發泄情緒的渠道是很多公司都奉行的企業文化之一。聞名遐邇的鬆下公司,便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無論規模,無關地點,鬆下的每一個分廠裏,都設置了專門的吸煙室;而每個吸煙室裏,都擺著一個人體模型。這個人體模型,是專門按照鬆下幸之助本人的樣子定做的。在吸煙室裏,鬆下的員工可以手執竹竿,隨心所欲的抽打著眼前站著的“老板”,以此來發泄心中的壞情緒。

等員工發泄完畢,停下揮動的竹竿後,吸煙室的喇叭裏就會傳出鬆下幸之助親自為公司員工創作並朗誦的詩篇:“這不是幻覺。我們生在同一個國家,彼此間心和心相通,手和手相連。我們可以一起求得和平,讓日本繁榮幸福。我們做事時可以出現分歧,但我們也要牢記日本人唯一的共同目標,那就是民族強盛,且保持和睦。從此以後,這絕不再是幻覺!”

除了這首詩,鬆下幸之助還有一段話送給員工:“每一位工廠的廠主,仍需要努力工作,要令每一位員工都有這種感覺:即我們的廠主真是辛苦啊,我們應該盡我所能地去幫助他!”通過這種方式,鬆下的絕大部分員工都能及時發泄心中的不良情緒,保持心態的平穩、健康,從而長期保持工作熱情。

日本公司這種讓員工及時發泄情緒的做法,在全球範圍內被眾多的企業借鑒。美國威斯康星州格林貝市兒童保育中心的總經理帕特·布普納,也深諳此道。每隔一個月,他都要請一次客,而客人正是他手下的22位員工。

在聚餐的這一天,他會帶著員工去吃披薩。在用餐時,他會先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讓員工們相互之間隨便發些牢騷,也讓員工提出一些他們對於中心管理方麵的意見。

員工們彼此間的牢騷或大或小,或止步私事或關於工作,甲抱怨乙借錢已經幾個月了還沒還,丙抱怨丁在上個月的月末總結中給出了太過離譜的數字……一個小時之後,布普納再組織員工開展一個小時的“集思廣益”活動。

他們就之前發表的各種意見、提出的各種問題,發表各自的建議,並從中歸納出最為合理的解決辦法。每一次聚餐,都是一次效果相當好的“宣泄大會”,且花費很少,可謂“物美價廉”。

從鬆下幸之助到布普納,他們都十分明白讓員工及時發泄情緒的重要性,並且終年累月地堅持執行。正是由於他們高明的管理技巧與馭人手腕,才使得他們手下的員工能夠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態,保持高效的工作效率,帶動企業或集體永不停步地飛速發展。

我們在每天的工作生活中,難免聽到家人、朋友、同事對我們的抱怨、牢騷。也許有人會覺得,我們與家人、朋友頻繁接觸,偶有摩擦也是在所難免,因此,他們對我們發牢騷能夠理解,也可以接受。

然而在與同事或外人相處時,我們明明是獨善其身,也努力做到兼顧周到,為什麽還總是有人對我們牢騷滿腹呢?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很多時候人們相互間的利益是相對的,存在此消彼長的情況。

而在我們獲得某些利益時,便很難避免會觸碰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一旦他人的利益受到威脅或損害,就很容易對我們產生敵對情緒,這種敵對情緒,若不及時宣泄、疏導,就容易引起對方的攻擊性行為,甚至產生嚴重後果。因此可以說,讓別人願意並及時發出各種不滿、牢騷,對於雙方都是十分有利的。

那麽,為了讓對方痛快地宣泄,為了讓牢騷效應更好地發揮作用,我們又該在哪些方麵著重注意呢?

1.鼓勵對方張嘴

世間百態,人與人的性格千差萬別,看待事情的角度和立場也不盡相同。有人心直口快,有了牢騷不用他人引導,自己會主動一吐為快。有人生性內向,慣於沉默,即便心中有再多不滿,也不會張口抱怨。有人會覺得那些令人不快的都是小事,對人抱怨反而顯得自己小肚雞腸。

然而,人的情緒總需要一個宣泄口,否則,就像泥沙淤積太多,河流總有一天會泛濫決堤,那時會出現什麽嚴重的後果,都是不可預計的。因此,當我們察覺到對方的不滿或敵對情緒時,應盡快、盡量引導他將腹中的牢騷都發出來。

2.話再難聽也聽著

既然是牢騷,那麽可想而知,對方口中說出的話不會多麽入耳,有時甚至十分刺耳。

這時,就需要我們靜心忍耐,不僅不要反駁,而且要鼓勵對方多說、盡情說。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地去反駁,會導致對方情緒更難控製,甚至讓兩人的關係出現不可彌補的裂痕。隻有當對方將所有牢騷發完、所有不良情緒宣泄完,雙方的這一次溝通才是成功的。

3.讓對方知道你在聽

讓別人對我們發牢騷,不是為了給自己添堵,而是為了讓對方及時宣泄,為了及時彌補雙方的間隙、增進彼此的關係。因此,在別人發牢騷時,我們一定要仔細傾聽,讓宣泄者看到你認真的樣子,感覺到你真誠的態度。若我們把聽別人發牢騷當成一件苦差事去打發,整個溝通過程中處於心不在焉或不勝其煩的狀態,那麽最終隻會事與願違,讓雙方的關係越來越僵甚至“反目成仇"。

主動引導對方發泄不良情緒,有利於對方的心理健康,也可避免對方因心理問題造成身體的病恙。在雙方溝通的過程中,隨著對方的牢騷一句一句地出口,他心中對於我們的抵觸情緒,也在一點一點變少,而彼此間的心靈,也由此越拉越近,直至跨越鴻溝。既然合理運用牢騷效應能帶來如此雙贏的局麵,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