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直接地提問

我有一位很受歡迎的朋友艾克力,他是華為駐歐洲分公司的一名市場經理,經常來往於中歐之間。艾力克不管做什麽,說什麽,都能和別人聊得很好,朋友遍天下。他的訣竅就是坦率、直接,沒有其他的秘密。

他說:“在今天這個社會,做什麽都不容易。我們最能自己控製的,就是聊天這件小事,為什麽還要兜兜轉轉、左右為難呢?既然嘴巴是我的,問題是我的,我何不痛痛快快地說出來?越絞盡腦汁地琢磨開口的時機,就越容易壞事。因為你改變不了結果。”

比如說借錢,這是一件現實生活中很讓人難為情的事情,怎麽向人開口?許多人會想很多理由,繞很大的圈子,內心做了許多的思想鬥爭,才敢提出借錢的要求。但在艾力克看來,這除了讓自己的心裏好受一些,毫無其他益處。因為不管你繞多大的圈子,都很難左右“對方是否願意借錢給你”這一結果。既然不能構成直接影響,為什麽不坦率一點兒,開門見山呢?

艾力克笑著說:“如果我要向某個人借錢,我不會有絲毫的猶豫,而是拿起電話,或者當麵直接問他,能不能借我點兒錢?這會讓你用最快的速度得到結果,而且給對方留下的印象也是正麵的,因為你不虛偽,不造作,反而增加了成功的概率。”

溝通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很玄妙的事情。核心問題在於我們不知道對方怎麽想的。因此和別人聊天,不知道開口說些什麽,也不知道怎麽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生怕遭到拒絕,或者與對方發生衝突。這就導致了兩個問題:

第一,你說不清自己想要表達的。

第二,你聽不懂別人向你表達的。

後果很嚴重。但是聊得來,對我們而言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你必須要成為一個“聊得來”的人,成為一個對方願意聽你說的人。那麽,作為交換信息,了解彼此的途徑,在聊天時你就要把自己想說的話不拐彎抹角、不含糊其詞地說出來,不要有絲毫的停頓、猶豫或模棱兩可。我們都討厭那些說話繞圈子的人,因此不要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要坦誠直言。

聊天不僅僅是在敘述一件事情的發生,向別人表述一個目的,提出一個請求。更重要的是,在聊天的過程中,找到了彼此的存在感,盡可能地被別人和自我接納,從聊天過程中獲得的愉悅感,也正是我們所渴望的。

前幾年,我在國內認識了一位客戶,他特別喜歡使用聊天工具跟我交流,而不是直接打電話。他時常問我“在嗎”,隻有這兩個字,不說想幹什麽,然後等著我找他。我看見留言時已經過去了10分鍾,於是我回複說:“在,請問何事?”更重要的是下麵,5分鍾後他又上線了,問我:“現在還在嗎?”

於是我就打了這麽一段話給他:

這位先生,人的一天24小時,有10個小時花在睡覺、吃飯上,另有4個小時用於各種娛樂和休息,隻有10個小時是用來工作的。您剛才用了25分鍾聯係我,花掉了一天工作時間的1/24,卻沒有告訴我您的目的。如果您每天都浪費25分鍾,一個禮拜就要花掉3個小時在說“在嗎”。所以我決定拒絕跟您合作,請不要再回複。

有些人聊天確實就像這位客戶,他迫切需要你回答他,但他沒有說明來意,沒有講清目的,而是在跟你兜圈子。對此,我的理解是:他要麽目的不良,要麽閑得無聊。最好的回應便是“不要理他”。還有的人,一張口便猶如水庫決堤,洪水泛濫,滔滔不絕,橫掃一切,誰也擋不住他說話。但他講的內容東拉西扯,完全沒有條理性。聽者不知所雲,如墜入迷霧中。這兩種聊天的方式都是不可取的。因為在聽者來看,這不是一個坦率的人,和其深入交往是有風險的。

讓人愉悅的聊天或者讓人感覺安全的聊天,不一定非得幽默風趣,通曉各種逸事,重要的是有真誠的態度——有啥說啥,簡單直接。就像科學灌溉,把溝渠修得很規範,水想要流到哪裏,就流到哪裏。每一句話都不浪費,每一秒鍾都有價值。說出來的話有觀點、有重點、有目的、有態度,聽者明明白白,也能清楚地給予回應。

如果你兜了半天圈子,投下一個“在嗎”的魚竿把目標釣了出來,結果自己又沒有什麽特別重要的事情,或者浪費了十幾分鍾仍沒牽出正題。暫且不論這是不是“隨便聊天消遣時間”,從溝通的角度來說,這樣的問題是非常浪費時間的——浪費別人的時間,並且在對方眼中留下負麵的印象。

說到這個話題,史密斯提到了幾年前他所在部門的一位同事。那個人讓他印象深刻的原因,就是有一次在聊天工具上問他“在嗎”,直接導致了史密斯開會遲到。

“我正在見客戶,他問我在嗎,我未能第一時間看見,過後回複說在。又等了一會兒,他才告訴我之前發信息是通知我10點過來開會。然而當他發後麵這條信息給我時,時間已經是10點10分了。我強忍住內心的憤怒情緒,告訴他以後有事說重點,不然會耽誤工作效率。”

一針見血就能解決的問題,不要拖泥帶水

史密斯是一個“倒黴”的領導者,他在公司見過不少說話喜歡拐彎抹角的同事和下屬。比如,財務部門的萊莉因為對他說了一句“哦”,就讓他不高興了整整三天。史密斯覺得那個女人簡直是聊天的殺手,不管和誰交談,隻要萊莉參與進來,氣氛很快就變成了北極的寒冬,大家聳聳肩,各自走開。

無論在工作或者生活中,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千萬不要拖泥帶水。否則,不僅傷害到友情,也會讓你在工作中的溝通變得吃力,影響交流的效率。

史密斯說:“我發現通常上來便問你在嗎,但又不直說目的的人,其實也沒有多麽緊急的事,不是借錢就是求助,而且很可能同時找了多個人。這是一種極壞的溝通習慣。如果你有事求助,應該直接留言說清具體內容,對方看見了自然會回複。”

不管你是缺錢,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都要學會說重點。什麽是聊天?聊天的第一步是你提出問題,並給對方回答的機會。而不是繞一個大圈子,扔出一句“在嗎”來套問對方。對方沒有說破,是因為還把你當作朋友。

所以,記住我的忠告:坦率提問,有可能被拒絕,但也強過拐彎抹角後仍被拒絕。前者即便溝通失敗,也能讓你贏得尊重;後者則會讓你形象掃地。

坦率直接地提問,同時給對方留下餘地

我喜歡“開門見山”的聊天,但是坦率也分兩種。一種坦率是咄咄逼人,提出問題後強求對方一定要給出答案。另一種坦率是給對方留有餘地,並不強求對方同意自己的觀點,或者答應自己的要求。

在聊天談事情時,一定要給別人留下同意和拒絕兩種選項。這樣對方才能以同樣的坦率來回應你,即便事有不成,也不影響你們的關係。還有一點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書麵還是口語的交流,我們要避免使用那些讓溝通變得更加困難的不確定的用詞。在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時,涉及數字、時間等關鍵約定的,必須明確無誤,不能使雙方產生歧義。

比如:

1.“我們待會見!”

請問,你的意思是幾分鍾,幾個小時,還是幾個禮拜?對方應該等你多長時間?這就是你扔給對方的一個難題。

2.“我馬上就辦!”

在我看來,當一個人對你說“馬上就辦”時,意味著他的意思是“最近辦不了”,你且等吧。“馬上就辦”就像是拖延的另一種說辭。所以,你必須說清楚時間,是一個小時內,還是一天之內?不要在這種關鍵的問題上兜圈子。

總而言之,如果你感覺對方在談話過程中有太多模糊的用詞,而你又不太清楚他究竟是什麽意思時,一定要直接詢問,讓他說明並進行強調。對於我們自己而言,也要注意這方麵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