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做人是一種處世智慧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有這樣一種經驗:如果給自己製定一個過高的目標,我們會因為實現過程中出現的困難而平添許多煩惱和壓力;但是如果我們給自己製定一個相對比較低的目標,則實現起來不用耗費太大力氣,更容易收獲成功的喜悅和滿足。做人也是如此,當你將自己放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時(俗稱高調),則會平添許多煩惱和麻煩。

首先,過於高調,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招致打擊。這點在中國的許多古語裏可以得到驗證,比如“樹大招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槍打出頭鳥”等。且不說是否是因為過於引人注目而遭到嫉妒,單從這個詞語的字麵都可以看出,如果不合群,就像大家正在大合唱,就你的調子高,能不引起別人的反感嗎?而且從深層的意義上來講,自我定位太高確實非常不利於自身發展。

其次,我們經常強調思想和行為的一致性。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比較高調,他的思想一般也不會含蓄,甚至會比較激進,難免有點“曲高和寡”,不太合群。這樣的人容易被視為異類,被人疏離,因此會產生失落、孤獨等種種不良情緒。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緣故,中國人向來將“低調做人”作為一種修身的法則,在生活中多表現出平和、謙遜、忍讓等美德。的確,放低姿態,是一種做人的智慧,不僅能夠很好地保護自我,還可以保護自身的既得利益少受損失。

去過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人大概都看到過它的“鎮館之寶”——跪射俑。跪射俑被譽為鎮館之寶的原因不僅是由於它保存得比較完整,同時也是因為它獨特的姿態和展現出的意境深深地吸引了人們。在眾多出土的陶俑中,除了跪射俑外,其他種類的陶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仔細觀察,人們就會發現跪射俑相較於其他陶俑,它的姿勢是跪地的,因為跪在地上,重心比較低,所以姿勢也更穩。這種姿勢出現的戰場上時一則省力,二則利於瞄準,三則便於隱蔽,因此是一種比較適於防守和設伏的姿態。作為陶俑,這樣的姿勢也最終成就了它出土時的完整。因為其他陶俑大多在18—197米,而跪射俑隻有12米。俗話說,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兵馬俑棚頂坍塌時也是高的陶俑先受到衝擊,受此緩衝之後,低的陶俑所承受的力量就較小,也因此成為後來保存的最完整的一類。

此外,跪射俑的姿態還深深的蘊含了一種處世之道——這也是跪射俑吸引人的根本原因。跪射俑俯身低就的姿態恰似一些剛步入社會的張揚的年輕人,在率性而為、四處碰壁後慢慢學著隱忍,少出風頭,專心做事,漸漸學會保全自己,以求得更好的發展的含蓄姿態。這正是我們為人處事特別需要的一種狀態,不僅保護了自己,也蓄積了力量。

低調做人的智慧還表現在放低姿態後,可以讓對方心理上感到一種滿足、一種受尊重的感覺,從而促進合作的意願。

低調做人既是一種做人的姿態,也是一種處世的智慧。人由於自身的社會性和群體性,必然要與許多不同種類的人打交道,有些人謙虛,有些人高傲,有些人精明,有些人愚笨,有些人領袖欲強,有些人喜歡聽取別人的意見,無論是以上哪一種類的人,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大家都希望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對方的尊重。而行事高調的人往往因為關注的重點在自己身上,而無法滿足對方的受尊重心理,因此容易導致逆反心理的產生,於己於人都不利。低調做人則恰好相反,因為你的姿態越低,越謙虛,就越容易滿足對方受尊重的心理需求,讓對方得到滿足,對方自然也願意滿足你的願望。

低調做人雖然有助於我們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但是僅做到這點還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有一個好心態。好心態不僅決定著我們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的看法,也時刻決定著我們的心境,決定著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

好心態所具備的強大力量在我們發展人際關係方麵也同樣適用。許多人際關係不好的人總是抱怨自己遇人不淑,讓一些不愉快的經曆影響自己的心情,令自己變得心緒不佳、思想混亂、煩躁不安,以至於在人際交往中顧此失彼、得不償失。其實,仔細想一想,這些問題還是要歸結於自己的心態不佳。

好心態還是一種心理自我調節的能力。由於人們每天都在忙於生計,在與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情打交道,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許多情緒,如興奮、驕傲、自責、內疚、憂傷、挫敗等,這些情緒中有些可以讓人感到愉悅,有些則帶給人疲憊和負擔。人的情緒都具有傳染性,而人們會本能地排斥被負麵的情緒所傳染,如沒有人願意和整天怨天尤人、愁眉苦臉的人交往,因為誰都不想過這樣的生活。這時候我們需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去擺脫這些負麵情緒,讓自己變得樂觀、充滿陽光,這樣不僅自己的日子過得舒暢,也能夠更好地融入周圍的人群。並且,我們會發現,這種遇到挫折時的自我調節能力會產生一種很強的吸引力,為你帶來好的人緣和人際關係。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能夠保持健康的生活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