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說話帶來負麵影響

語言是人與人交流思想的工具,通過它,可以達到心與心的交流。然而,正是因為有了語言,也就有了是非。語言用得多了,有時也會成為各種禍端的起因。要知道,一個人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一樣,是很難收回的,因而,與人溝通交流時要做到慎言。

說話是一門學問,會說話則是一門藝術。常言道,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如果一個人不會說話,很可能會因此而引來災禍。古人要求人們要慎言,也就是出於這個原因。當然,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日常生活,與領導的相處同樣適用。與領導相處時,說話前要多加考慮,切不可信口開河,管好自己的嘴巴是根本,否則很可能因為一句話而失去重要的東西。

古時候,有一個皇帝認為隻有自己的國家才是最強大的,國內的製作技術也是世界一流的,尤其是製作出的繩子更是無可匹敵的。這話傳到一群外商耳中,自然引起一番爭執,他們認為該國的繩子比不上他們國家的繩子,最後,他們還到處散播這種言論。聽到這些,皇帝自然十分氣憤,一怒之下就把這些人給抓了起來,並且判商隊頭目以絞刑。

這天,商隊的頭目被押赴刑場。誰想到,在絞刑的過程中,此人不斷掙紮,幾經努力,終於掙斷了絞刑用的繩子,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在封建社會,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人們通常都會認為是上天的旨意,那麽,犯人也會得到赦免。商隊頭目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所以更加肆無忌憚,衝著圍觀的人群說道:“看看,這就是你們國家製造出來的繩子,連個人都吊不住,連個小小的繩子都不會製造,你們還會製造什麽?”聽了這些,周圍的人都感到氣憤,更別提負責監斬的官員。

監斬官員把絞繩斷裂的消息告訴皇帝後,礙於祖宗定下來的規矩,皇帝本應親題赦免書;然而,聽到商隊頭目說出的那些話後,皇帝氣憤不已,頓時把赦免書撕個粉碎,決定讓事實證明本國的繩子結實。於是,第二天,這個人再次被推上絞刑台,這一次,繩子並沒有斷,他死在了絞刑台上。

在這個故事中,商隊頭目被處以絞刑,幸虧繩子斷裂才得以留下一條命。他原本可以受到意外赦免的,然而,他並沒有見好就收,反而不知深淺地繼續揶揄繩子不結實,最後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事實上,商隊頭目之所以結局如此,正是緣於他這張嘴。如果他能夠管好自己的嘴巴,也不至於會落得如此下場。

那麽,與領導的相處中,我們要如何管好自己的嘴,防止禍從口出呢?

第一,麵對領導的問話,要從多角度思維,避免失言。

無論我們是否願意,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會講錯話,並由此帶來人際交往中的是非。所以,作為聰明的下屬,我們與領導相處時要保持平常心,同時,要根據領導的性格特征來改變回答的方式或方法,這樣才能使你說出的話中肯而又得體。

第二,說話要講究實際,不應根據自己的猜測來發表見解。

與領導相處過程中,下屬所說的話要做到有理有據,這樣才能保證你的語言有說服力。如果不加選擇地信口雌黃,根據自己的經驗或感覺“想當然”地說話,勢必會出現偏頗與失真的情況,如此自然會影響到你在領導心目中的形象。當然,如果遇到一時難以掌握而又非“表態”不可的情形,那麽,選擇一些模糊的語言,效果反而會好一些。

第三,管好自己的嘴巴,注意講話的內容,也很重要。

說話是一門藝術,同領導說話更是如此。與領導相處時,不僅要注意說話的方式,而且要注意說話的內容。總體上來講,說話時要學會根據對象與場合說話,這樣才能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同時,還要注意說話的內容,一些有損於領導形象與破壞雙方關係的話不要說,隻有如此才能避免說話帶來負麵影響。

說話也是一種技巧,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夠掌握上述三項技巧。有些人常常因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而傷了他人,也傷了自己。因而,要做一個聰明的下屬,就要從此刻起學會管好自己的嘴巴,避免禍從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