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話是彼此交流感情、增進了解的主要手段

談話是人們交流感情、增進了解的主要手段。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講究“聽其言,觀其行”,把談話作為考察人品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在社交活動中,談話中說的一方和聽的一方都理應好自為之。必要的原則不可不了解,不可不遵守。尤其是下麵這些:

尊重他人

談話是一門藝術,談話者的態度和語氣極為重要。有人談起話來滔滔不絕,容不得其他人插嘴,把別人都當成了自己的學生;有人為顯示自己的伶牙俐齒,總是喜歡用誇張的語氣來談話,甚至不惜危言聳聽;有人以自己為中心,完全不顧他人的喜怒哀樂,一天到晚談的隻有自己。這些人給人的隻是傲慢、放肆、自私的印象。談了半天話,倒不如不談,因為他們不懂得尊重別人。

談吐文明

在談話中一些細小的地方,也應當體現對他人的尊重。談話中不能使用粗話和黑話,有人認為一說出那些不潔的詞語,便會縮小同他人的距離;殊不知,這樣做隻會顯示出自己的格調不高。

談話中使用外語和方言,需要顧及談話的對象以及在場的其他人。假如有人聽不懂,那就最好別用。不然,就會使他人感到是故意賣弄學問或有意不讓他聽懂。與許多人一起談話,不要突然對其中的某一個人竊竊私語,湊到他耳邊小聲說話更不允許。如果確有必要提醒他注意臉上的飯粒或鬆開的褲扣,那就應該請他到一邊去談。

當談話者超過三人時,應不時同其他所有的人都談上幾句話。不要搞“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而冷落了某個人。

談話中的目光與體態是頗有門道的。談話時目光應保持平視,仰視顯得謙卑,俯視顯得傲慢,均應當避免。談話中應用眼睛輕鬆柔和地注視對方的眼睛,但不要眼睛瞪得老大,或直愣愣地盯住別人不放。

以適當的動作加重談話的語氣是必要的,但某些不尊重別人的舉動不應當出現。例如揉眼睛,伸懶腰,挖耳朵,擺弄手指,活動手腕,用手指向他人的鼻尖,雙手插在衣袋裏,看手表,玩弄紐扣,抱著膝蓋搖晃……這些舉動都會使人感到心不在焉,傲慢無禮。

懂得謙讓

有人談話得理不讓人,天生喜歡抬杠,有人則專好打破砂鍋問到底,沒有什麽是不敢談、不敢問的。這樣做都是失禮的。在談話時要溫文爾雅,不要惡語傷人,諷刺謾罵,高聲辯論,糾纏不休。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自己占了上風,卻因此失去了朋友,這值得嗎?

話題適宜

談話時要注意自己的氣量,當你選擇的話題過於專業,或眾人對之不感興趣,或對自己的寵物小貓、小狗介紹得過多了的時候,聽者如麵露厭倦之意,應立即止住,而不宜我行我素。當有人出麵反駁自己時,不要惱羞成怒,而應心平氣和地與之討論。發現對方有意尋釁滋事時,則可對之不予理睬。

不論生人熟人,如在一起相聚,都要盡可能談上幾句話。遇到有人想同自己談話,可主動與之交談。如談話中一度冷場,應設法使談話繼續下去。

在談話過程中因故急需退場,應向在場者說明原因,並致歉意,不要一走了之。

善於聆聽

談話中不可能總處在“說”的位置上,隻有善於聆聽,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地雙向交流。

聽別人談話要全神貫注,不可東張西望,或顯出不耐煩的表情。應當表現出對他人談話內容的興趣,而不必介意其他無關大局的地方——例如,對方濃重的鄉音或讀錯的某字。

聽別人談話就要讓別人把話講完,不要在他講得正起勁的時候,突然去打斷他。假如打算對別人的談話加以補充或發表意見,也要等到最後。有人在別人剛剛一張嘴的時候,就喜歡搶白和挑剔對方。人家說明天可能下雨,他偏說那也未必。人家談起《亂世佳人》確實是部出色的影片,他卻說這部影片糟糕透了。這種“常有理”的人實在太淺薄了。

在聆聽中積極反饋是必要的,適時地點頭、微笑或簡單重複一下對方談話的要點,是令雙方都感到愉快的事情。適當地讚美也是需要的。

參加他人正在進行的談話,應征得同意,不要悄悄地湊上前去旁聽。有事要找正在談話的人,也應立於一旁,當他談完之後再去找他。若在場的人歡迎自己參加其談話,則不必推辭。在談話中不應當作永遠的聽眾,一言不發與自吹自擂都同樣是走極端,會令眾人掃興的。

以禮待人

談話不必刻意追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轟動效應,以禮待人、善解人意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談話中,如果對待上級或下級、長輩或晚輩、女士或男士、外國人或中國人,都能夠一視同仁,給予同樣的尊重,才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適當讚美

適當的讚美,必然會贏得人家的好感。無論小孩、大人乃至老人,都喜歡人家讚美;不過,讚美必須得體,否則流於諂媚,不但會引起人家的反感,且會讓人懷疑諂媚者的動機。而被對方讚美的時候,切不可喜形於色,須反應得體。如人家讚美你的衣服說“好漂亮”,你切不可答以:“那是進口的,很貴喲。”得體的回答是:“多謝你的讚美。”因為喜形於色,刻意誇耀,說不定會給人難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