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的話術能夠攻心

高超的話術,能夠攻心,震懾對方,因此是一把無形而又威力無比的利器。在社會迅猛發展的當今,高超的話術是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資本。

戰爭中軍事力量的強弱當然是極其重要的,但不可置疑,高超的話術能夠攻心於人,挫其銳誌,震懾對方。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就是一位卓越的說話大師。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關於諸葛亮以口才製勝的故事。其中以“武鄉侯罵死王朗”最為典型。諸葛亮率師北伐,在渭河邊與魏國大都督曹真的大軍相遇。曹軍中有一位素以舌辯著稱的司徒王朗。他自請上前線做說客,勸降諸葛亮。在兩軍對峙的陣前,王朗搖唇鼓舌,引經據典,口若懸河,滿以為諸葛亮聽了這一席話,會“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想,諸葛亮隨機應變,在言明自己北伐之因、分析了天下形勢之後,話鋒一轉,直指王朗:“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人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麵目見二十四帝乎!”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曹軍受挫,軍無鬥誌而致大敗。對此,後人有詩讚諸葛亮說:“兵馬出西秦,雄才敵萬人。輕搖三寸舌,罵死老奸臣。”

盡管這是經過加工的文人之作,但以言製勝,可見一斑。戰爭是政治的直接表現,戰場上,敵對雙方都以挫敗對方為目的。雙方軍事力量的強弱當然是不可忽視的條件,但不可置疑的是高超的話術,也是一把威力無比的無形利器。

孫子說:“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拔人之城而非攻也。”在軍事爭戰中,善於用兵的將帥,是可以不靠雙方刀兵相交就能取勝的,孫子把這種行為稱為謀攻,就是以謀取勝。他認為,不戰而使敵人屈服,這是好中之好的謀略。而高超的話術正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春秋時期一位名叫沮衛的使者,用說硬話的技巧救了自己的命。有一年,楚國攻打吳國,吳國勢單力弱,吳王派沮衛給楚軍送一份厚禮,順便了解軍情。誰知沮衛被楚兵抓住了,把他綁得緊緊的,說要殺了他,拿來釁鼓(殺牲口,用血塗在新鼓的縫隙上)。

麵對死神,沮衛不慌不忙,麵無懼色。楚將驚奇地問他:“你出發前占卜過嗎?”

“占卜過的。”

楚將望著被五花大綁的沮衛,洋洋得意地問道:“吉凶如何?”

“大吉。”沮衛回答。

楚將高聲大笑:“如今就要殺掉你了,還有什麽大吉啊!”

沮衛回答:“吳王派我來,目的就是要試探你們的態度。如果你們對我以禮相待,那麽,吳國就會放鬆戒備;如果你們殺了我,還拿我的血釁鼓,吳國一定會百倍警惕。這對吳國不正是件天大的好事嗎?”

“然而你自己都完蛋啦,這怎麽能說是大吉呢?”楚將追問道。

沮衛回答:“我占卜是問國家前途,並非為我個人。如果殺了我就能保全整個國家,對你們有何好處?要是人死了仍有靈魂,那麽,我肯定要附在你們的鼓上,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顯靈,讓你們的戰鼓發不出響聲,使你們一敗塗地!”

沮衛的話入情入理,鏗鏘有力,說話時毫無懼色,穩如泰山。楚將聽了,思考再三,總感到殺沮衛釁鼓有害無利,隻得長歎一聲說:“算了。不如把他放了吧。”

沮衛得以死裏逃生,全靠了他強行把對方也牽了進去。他成功的原因在於抓住了官吏的心理弱點,然後一擊而中。沮衛對答如流,最終迫使對方不得不放棄原來的觀點,沮衛以語言的力量保護了自身。是他善於聽取對方的話,能及時判明意圖,切中要害,從而給對方造成了有力的威懾的結果。

“一不做二不休”“扳倒了葫蘆灑了油”,說的是人在關鍵時刻豁出去了的意思。不過到什麽時候說什麽話:危急時刻,如能真正豁出去,反而比懦弱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