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評要留有餘地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隻要是人,就可能犯錯誤。其實,任何有上進心的人都不願意犯錯,要批評一個人的錯誤時,最好讓對方認識自己的錯誤。你的目的也是為了要幫助對方,而不是為了貶低對方的品格。因此,批評以適可而止、給對方留有餘地為好,會讓對方感謝你的寬容。

批評是一門藝術,如果隻是粗暴簡單地運用批評,不僅不能有效地促進別人改進,反而會嚴重損傷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因此,我們必須善於運用批評技巧,通過批評來達到目的。對待犯錯誤的人,要適時旁敲側擊。找準合適的切入點,給他一些警示,力求點到為止,點而能透。如果不注意批評的技巧,則撼山山不動,震虎虎不懼,徒勞無功,甚至會起反作用。

1.批評別人從批評自己開始。

作為上司,批評之前首先要學會自我批評。上司是管理下屬的人,是承擔責任的人,下屬工作的失誤要由上司來承擔責任。可是有些上司喜歡和下屬分享成績,不願分享責任,榮譽是大家的,責任卻成了個人的,這樣的上司很難在下屬中確立威信。批評需要營造行之有效的氛圍,在冷冰冰的氣氛裏很難收到良好的批評效果。批評他人之前先談一談自己從前犯過的類似錯誤,一方麵可以為對方提供例證,讓他從這例證中認識到犯錯的嚴重後果;另一方麵也可以帶給對方一定程度的認同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營造出心胸開闊、坦誠相見的批評氛圍,從而使對方容易接受。

2.批評要有“分寸”。

作為領導,批評應該是私下進行,要給下屬留“情麵”。人人都有自尊心,下屬如果犯了錯誤,領導一樣要尊重他,避免公開批評下屬,最好在工作之餘找來下屬促膝談心,這種方式比開會宣布的方式要有效得多。

批評要盡量多從事情找原因,少從個人找原因。下屬做錯了事應該受到批評,可問題的關鍵在於批評是針對下屬做錯的事情還是下屬本人。有些上司總是把下屬的失誤歸結為個人原因,那隻會挫傷下屬的自尊心。很多時候,下屬的失誤並不完全是本人的因素所造成的,如果一味地把“矛頭”指向個人,勢必會讓下屬產生委屈感和不滿情緒,批評的目的也就無從談起了。

3.批評切忌喋喋不休。

當領導批評下屬的時候,一定要就事論事,提高做事情的效率。我們誰也不願變成像《大話西遊》裏的唐僧一樣,說起話沒完沒了,沒有重點。

老王是某公司的經理,一次,他接到了上級的通知,說總公司的領導要來視察,於是就召集所有員工開會說:“你們明天要穿的正式一些,總公司有領導來視察,我們要給上級領導留下好印象,要知道你們可都是公司的形象。”雖然有些形式主義,但是一想領導的出發點是好的,所以大家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提前到了,著裝也都很正式,有的員工甚至還買了新衣服穿上,可是上級領導來了之後,直接財務室,完全沒有把員工們放在眼裏。領導查了賬戶以後,發現了很多問題,於是嚴厲地批評了老王,希望他能對這些問題做出一個交代。

上級領導走了以後,老王來到了員工們的辦公室,把所有的員工的著裝都批評了一遍。他把上級領導對他發的火,全部都撒在員工身上。一點小事就抓住不放,大家感到老王這領導太沒水平,他的威信也直線下降。

即使員工出了錯,領導批評的時候做到點到為止就可以了,不用去喋喋不休地說個沒完,即使你的下屬明白了他錯在哪裏了,可是你的喋喋不休隻會讓下屬心裏更煩躁。一味的嘮叨重複,會讓人變得沒有耐心,而且喋喋不休也會讓下屬覺得領導囉嗦,不夠幹練。

要想使批評收到預期效果,首先就得讓對方聽進去話。很顯然,那種不顧對方心理感受,任由自己真理在握、義正詞嚴的批評,是無法實現這一目的的。間接批評不僅是出於照顧對方的自尊心,更主要的是,它還可以取得良好的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