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永遠是錯的:酒吧博弈

你留心過沒有:每一年中考,兩三個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其實是有一定規律的。比方說,前年是一中錄取分數最高,去年則會變成二中或三中(假設三所中學的美譽度不相上下),而今年的最高分,又往往不會是去年的。

同樣的例子,在農業經濟作物的種植與牲畜的養殖上也很明顯。去年玉米價格很高,今年種植量馬上就上去了,結果價格一落千丈,穀賤傷農。明年玉米產量銳減,價格又高起來。這樣的波浪式起伏,有時是以兩三年為一個周期的。

對於以上這些現象,在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來解釋,叫“酒吧博弈”,或“酒吧問題”:

假設在一個小鎮上有總共有100個愛好泡吧的人,他們每個周末都想去酒吧。這個小鎮上隻有一間能容納60個人的酒吧。超過60個人,酒吧就會顯得有點擠,服務人手也跟不上,泡吧的樂趣會降低。

第一個周末,100人中的絕大多數去了這間酒吧,導致酒吧爆滿,他們都沒有享受到應有的樂趣。多數人抱怨還不如不去。而少數沒去的人反而慶幸,幸虧沒去。

第二個周末,不少人在去之前,根據上一次的經驗認為人會很多,於是決定還是不去了。結果呢?因為多數人都這麽想,所以這次去的人很少,去的人享受了酒吧高質量的服務。沒去的人知道後又後悔了:這次應該去呀!

第三個周末,人多了……

對這個博弈有一個前提條件:每一個參與者麵臨的信息隻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數,因此隻能根據以前的曆史數據歸納出此次行動的策略,沒有其他的信息可以參考,他們之間也沒有信息交流。

20世紀90年代,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專家阿瑟教授針對真實人群做了酒吧博弈的實驗。實驗中去酒吧的人數如下:

第1個周末:76人。

第2個周末:23人。

第3個周末:77人。

第4個周末:45人。

第5個周末:66人。

第6個周末:78人。

第7個周末:22人。

在這個博弈中,每個參與者都麵臨一個尷尬:多數人的預測總是錯的。例如多數人都預測這個周末去的人少,結果去的人反而會多。反過來,如果多數人預測去的多,那麽去的人會很少。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做出正確的預測,必須知道其他人如何做出預測。但是在這個問題中每個人的預測所根據的信息來源是一樣的,即過去的曆史,而並不知道別人當下如何做出預測。

要知道別人的預測,的確是個難題。不過,如果我們從實驗數據來看,實驗對象的預測呈有規律的波浪形態。雖然不同的博弈者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但是卻有一個共同點:這些預測都是用歸納法進行的。我們完全可以把實驗的結果看作是現實中大多數“理性”人做出的選擇。在這個實驗中,更多的博弈者是根據上一次其他人做出的選擇而做出其本人“這一次”的預測。盡管這個預測已經被證明在多數情況下是不正確的。

通過酒吧博弈,我們要學會獨辟蹊徑的策略。不走尋常路,做出與大多數人相反的選擇,這樣更容易在博弈中取勝。擁有酒吧博弈智慧的人,不會盲目跟風,當大家都瘋狂地湧向某個熱門行業時,他們不會隨大溜。

2007年,伴隨新能源概念的熱炒,國際市場的多晶矽價格從每公斤66美元上升到每公斤400美元,光伏產品的價格隨之水漲船高。在高回報的**下,大量資金湧人光伏行業。2008年,我國光伏企業數量不到100家,到2012年已經發展到300多家,其中頂峰時一度達到500家。大量資金進入光伏產業的結局是,中國光伏產業產能迅速占到全球的70%以上。

很快,這些進軍光伏產業的企業就飽嚐了苦果。中國光伏產業的龍頭之一無錫尚德電力2012年虧損額度竟達到驚人的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30億以上。2013年3月,尚德電力進入破產整頓。一場光伏產業的寒冬,將一大批明星企業拖入冰窟之中。

除了創業,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裏都有酒吧博弈的影子。哪怕是開車出行,選擇路線也用得上酒吧博弈:大多數人喜歡走哪條路?昨天嚴重堵車的路今天會不會再堵?

酒吧博弈無法保證你的選擇一定正確,但告訴了你一個全新的思路,能提升你選擇的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