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做大傻子:博傻理論

與專門收藏青銅鏡的朋友逛潘家園舊貨市場,看到一麵銅鏡。商販說是漢朝的蟠螭紋鏡,開價10萬。朋友仔細看了看,出價3000元,幾番討價還價,最終7000元拿下。回來路上,朋友告訴我:這麵銅鏡是明代仿漢朝的銅鏡,市場不多見,價格也就三五千的樣子。我當時說:“你傻不傻啊,三五千的東西花了7000元。”朋友笑笑,沒有回答。

半年後,無意中朋友告訴我,那麵銅鏡他已經出手了,賣了2萬元。

多花了幾千元買銅鏡本來是一件傻瓜做的事,因為得以2萬出手,一下子就變得無比聰明了。道理何在?因為有一個更大的傻瓜在接盤。再進一步思考:那個花2萬購進的傻瓜,未必也是真傻瓜,說不定他一轉手又賺了呢……繼續推演,所有的“傻瓜”都不是傻瓜,隻有最後接盤的那個,才是真的傻瓜。

原來,不管你花多少錢買來的,值不值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人願意花更多的錢來購買你的。這就是經濟學中的“博傻理論”。博傻理論是指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期貨市場),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博傻理論告訴人們的最重要的一個道理是:如果是做頭傻那是成功的,做二傻也行,別成為最後的那個大傻子就行。所以博傻理論也叫最大笨蛋理論。

創立宏觀經濟學的著名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1883—1946),是博傻理論的發現者。凱恩斯是一個學術研究的狂人,為了能夠在經濟自由的前提下潛心學術,他在1919年8月進入外匯市場。起初,他賺賺賠賠,起起落落。但是經濟學家的腦子不是浪得虛名來的,很快,他就發現了博傻理論。從外匯、期貨到股票,在十幾年的時間裏,他賺到了一生享用不完的巨額財富。

凱恩斯認為,在從事帶有投機性質的決策時,要將更多的研判放在一起參與博弈的“傻子”身上。他說:“成功的投資者不願將精力用於估計內在價值,而寧願分析投資大眾將來如何作為,分析他們在樂觀時期如何將自己的希望建成空中樓閣。成功的投資者會估計出什麽樣的投資形勢最容易被大眾建成空中樓閣,然後在大眾之前先行買人股票,從而占得市場先機。”

他舉了一個例子:從100張照片中選擇你認為最漂亮的臉蛋,選中有獎。當然最終是由最高票數來決定哪張臉蛋最漂亮。你應該怎樣投票呢?

正確的做法不是選你認為漂亮的那張臉蛋,而是猜多數人會選誰就投她一票。這就是說,投機行為應建立在對大眾心理的猜測之上。美國普林斯頓經濟學教授馬爾基爾,把凱恩斯的這一觀點歸納為博傻理論。

毋庸置疑,期貨和證券都帶有一定的投機成分。比如說花錢買某支股票,鮮有人會希冀成為股東享受分紅,而是預期有人會花更高的價錢從把它買走。在這個世界,每分鍾都會誕生無數個傻瓜——他之所以出現就是要以高於你投資支付的價格購買你手上的投資品。隻要有其他人可能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再高的價格也不算高。發生這樣的情況,別無他因,正是大眾心理在起作用。

在2006年貴州蘭博會上,一株叫“天逸荷”的蘭花成交價高達1100萬元。蘭花之風首先起於日韓,國內幾個實力雄厚的炒作者也開始聯手炒作,3萬一苗購買某種珍稀品種,5萬賣給合夥莊家,再以10萬賣給另外的莊家。倒騰來倒騰去,其他人就坐不住了,逐漸卷入這場擊鼓傳花的遊戲中。

沒有人肯相信自己是最後的傻瓜。但無論如何,總有一個最後的傻瓜。隨著蘭花“泡沫”越吹越大,以及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8年開始,蘭花價格開始大跌,一盆上千萬元的蘭花跌到幾萬元都沒有人要。

有個叫陳少敏的養蘭世家,從事蘭花生意20多年,一度賺了不少錢。1999年,他眼看一種叫“奇異水晶”的蘭花在三年裏從1千元漲到700多萬元,終於忍不住湊錢買了一株。當時,全國的奇異水晶總數還不到100苗,陳少敏這盆奇異水晶成了蘭友們追捧的對象,幾天時間就漲到了1400萬元。麵對快速變化的價格,陳少敏舍不得賣,他想等一個更高的價錢再賣出去。幾天之後的9月21號,台灣花蓮發生了裏氏7.3級的大地震。曾經火熱的台灣蘭市瞬間崩潰了。陳少敏手裏700多萬的奇異水晶,從50萬、30萬、20萬、幾萬,最後降到幾千元。700多萬就在一個月裏泡了湯,陳少敏成了最後那個大傻子。

是不是當過一次大傻子之後,陳少敏會謹慎很多呢?當然。因此,在2005年一種叫“蓋世牡丹”的蘭花出現時,陳少敏一直沒有跟風。不到兩年時間,一株蓋世牡丹從7百元飆升到150萬元。陳少敏忍不住再次出手,買了7株,花了1050萬。陳少敏買來的蓋世牡丹還沒賣掉,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終止了這場擊鼓傳花。陳少敏再次成為最後買單的大傻瓜。

和蘭花相似的還有普洱茶、紅木家具、玉石、藏獒等。有些已經有人買單,一個誘人的口袋張開著在等待最後的傻子。人的內心總是貪婪的,也總是自信自己足夠聰明——或許,這就是博傻遊戲經久不衰的理由吧。就連通過蘋果砸在頭上就能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牛頓,也難以幸免。有人注冊了一家空殼公司,從來沒有人見過這家公司的模樣,但認購時近千名投資者爭先恐後,把大門都擠倒了。沒有多少人相信它能真正獲利豐厚,而是預期更大的笨蛋會出現,價格就會上漲,自己就能賺錢。大科學家牛頓也參與了這場投機,並且不幸成了最大笨蛋。他因此感歎:“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但對人們的瘋狂實在難以估計。”

當我沒有人市的時候,發現連傻瓜都在賺錢;當我自信滿滿地入市後,發現自己成了比傻瓜還要傻的傻瓜——這個網上的段子,當即成為每位投機者的座右銘。當你掏出真金白銀去投資時,不妨冷靜想一下:這是博傻遊戲嗎?如果是,那你就按博傻遊戲的規則快進快出,別像我們例子裏的陳少敏,700萬的蘭花才幾天就漲到1400萬還不賣。暴漲時沒把握機會,1050萬的蘭花暴跌時也沒有把握機會拋出止損。其結局,就像段子裏說的那樣:炒股變股東,炒房變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