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好,一定要勤思考

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曾經說過:“思考可以構成一座橋,讓我們通向新知識。”喜歡動腦筋思考的孩子內心充滿了好奇與求知的欲望,在“欲望”的驅使下,這些孩子更加熱衷於學習與求知,所以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就會更強,成績也會更加優異。

培養孩子勤動腦的學習習慣,無異於給孩子裝上了求知的“驅動器”,在“未知”的驅動下,孩子必然能成為一個優秀而傑出的人才。阿基米得(公元前287年一公元前212年)是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他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正是基於他的愛動腦和勤思考。

有一次,國王叫一個工匠替他打造一頂金皇冠國王給了工匠做皇冠所需要的黃金。工匠的手藝非常高明,製做的皇冠精巧別致,而且重量和當初國王所給的黃金一樣重。可是,有人向國王報告說:“工匠製作皇冠時,私下侵吞了一部分黃金,把同樣重的銀子摻了進去。”

國王聽後,也懷疑起來,就把阿基米得找來,要他想辦法測定金皇冠裏是否摻有其他金屬物質。

這可把阿基米得難住了。他回到家裏苦思冥想,也沒有想出辦法,這件事情使他每天吃不下飯,睡不好覺,也不洗澡,像著了魔一樣。

有一天,國王派人來催他進宮匯報他妻子看他太髒了,就逼他去洗澡。

阿基米得泡在浴盆裏邊洗邊想著測量皇冠的難題。突然,他發現,因為他的身體下沉,水太滿了,就從浴盆裏溢了出來。

阿基米得受到了啟發,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大街上去了。一邊跑,一邊歡呼:“我想出來了,解決皇冠的辦法找到啦!”街上的行人紛紛笑了起來,都以為他是一個瘋子。

阿基米得進宮後,對國王說:“請允許我先做一個實驗,才能把結果報告給你。”

國王同意了。阿基米得將與皇冠一樣重的金子、銀子和皇冠,分別一一放在水盆裏,發現看金塊排出的水量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得對國王說:“國王,皇冠裏確實摻了銀子!一公斤的木頭和一公斤的鐵比較,木頭的體積大。如果分別把它們放入水中,體積大的木頭排出的水量比體積小的鐵排出的水量多。我把這個道理用在金子、銀子和皇冠上。因為金子的密度大,而銀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樣重的金子和銀子,銀子的體積大於金子的體積。所以同樣多的金塊和銀塊放入水中,金塊排出的水量就比銀塊排出的水量少。剛才的實驗表明,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塊多,說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塊的密度小,這就證明皇冠不是用純金製作的。”

聽完阿基米得的講解,國王一下子明白了,他高興地稱讚道:“你果然是個聰明的人!”事後,國王獎賞了阿基米得,還把那個貪汙的工匠抓了起來!

實際上,阿基米得的聰明是建立在他勤思考的基礎上的。如果他不愛動腦筋,不能將自己以往所掌握的知識與生活中的實際聯係起來,是不可能得到答案的。

曆史上,很多重大的發明都是從發明家思考的那一瞬時開始的。下麵請給孩子講一講《牛頓與蘋果》的故事。

長期以來,牛頓認為,一定有一種神秘的力存在,正是這種無形的力拉著太陽係中的行星圍繞著太陽在旋轉。但是,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力呢?

1665年秋季的一天,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苦思著行星繞日運動的原因、這時,一隻蘋果恰巧落下來,落在牛頓的腳邊。

這次蘋果下落與以往無數次蘋果下落不同,因為它引起了牛頓的注意。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理所當然的現象中找到了蘋果下落的原因…一一引力的作用,這種來自地球的無形的力拉著蘋果下落,正像地球拉著月球,使月球圍繞地球運動一樣。

在學習或生活中,如果孩子遇到問題時能多思考,就一定可以透過現象發現本質。

家長要想培養孩子勤於思考的習慣,就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創造一個思考的氛圍。這對孩子形成獨特的個性,表現有創新意識的思維、舉動很重要。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小,需要成人照顧而把他看成是成人的附屬品。孩子也是一個完整、獨立的個體,應該允許他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空間。有句話說:“什麽樣的家長教出什麽樣的子女。”因此,在家長努力啟發孩子的創造力時,不要忘了同時培養自己的創造力,使家長成為能欣賞創造力,並能與孩子創造力互動的主力。因此,不必在孩子與孩子間製造競爭壓力,也不必為了培養創造力,將家庭生活弄得緊張、沉重,更不必一反常態,變成嚴肅又過分認真的家長。真正成功的創造力培養者應是這樣的:能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像個摯友般地傾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舉止,知道何時給他掌聲,何時扶持他一把,沒有命令、沒有壓抑。

第二,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不管家裏遇到什麽問題,家長都不能把這些問題看成是大人應該解決的事情。這時候,家長可以詢問孩子的意見,讓孩子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可以和大人一起商量解決問題時,他就懂得怎麽做才能解決問題並且達到最好的效果。日積月累,孩子就會越來越聰明,思路也就變得越來越開闊。

為此,家長要避免以下這些不正確的做法:

第一,包辦孩子的問題。擔心孩子年紀小,處理不好事情,所以,孩子隻要一遇到問題,家長就馬上出麵解決,這會造成孩子依賴與不自信的心理。

第二,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說的方法處理問題。家長沒有給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權力,要求孩子按照大人說的方法做,有時候難免會讓孩子因為模仿而形成思維定勢!這樣,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往往不知道該怎麽去解決。

第三,對孩子不放心,總監督孩子。一個不相信孩子的家長必然不能培養出一個自信、富有創造力的孩子,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讓孩子享受關於他們自己的創意,他們會變得更聰明,從而善於解決問題。“思考就是力量。”孩子隻有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從一個重複做習題的“學習奴隸”成為一個有學習主動性的主人,也才能獲得更多的人生智慧。不愛思考的孩子,知識必然淺薄,頭腦必定簡單。所以,要想孩子學習好,家長必須啟發孩子自己多動腦。